- 最后登录
- 2025-8-8
- 在线时间
- 429 小时
- 阅读权限
- 40
- 注册时间
- 2009-7-2
- 积分
- 1822
- 帖子
- 476
- 精华
- 18
- UID
- 101485
- 性别
- 男

- 积分
- 1822
- 帖子
- 476
- 精华
- 18
- UID
- 101485
- 性别
- 男
|
本帖最后由 勺子 于 2025-8-8 22:25 编辑
6. 可能的过渡子集
以上讨论的都是这个方法完全形态时的内容,但作为一个可以学习的方法它必须有过渡形态。最容易想到的就是舍弃这个方法完全形态下棱块的灵活性,只控制一些特定的棱块状态。
如果将棱块状态分类,1944个环形编码状态可以分为6类(每类324种):1个还原状态,4个临棱互换状态(如UF-UR互换),1个对棱互换状态(如UF-UB互换)。这些状态转动U层获得的状态(下称衍生状态)就是全部棱块状态。
假设使用UF缓冲,那么过渡方法可以刚开始只背棱块是还原状态对应的324种环形编码(0类),棱块是UF-UR互换时的324种环形编码(1类)。如果使用这类控制棱块状态思路,那么在继续扩展时有3个方向:
1.从棱块的操作上来说,可以使用多次跳编法(多次固定借位),第一次借UR,再看到UR借UB,如果是一个有奇偶的打乱再看到UB时会有两种情况:a.可以再次借UL,会发现顶面棱块变成了顺序四循环,得到0类棱块状态;b.UL已经还原,还位UB,这时会剩下UF-UR互换,得到1类棱块状态。在无奇偶的打乱中使用这个方法则棱块最终会变为UF-UB-UR的三循环或还原状态,由于篇幅原因这里不作展开,对多次跳编了解的魔友应该不难理解。
2.从棱块的识别上来说,UF-UL-UB的三循环可以做U变为UF-UR互换,UR-UB-UL的三循环可以做U'变为UF-UR互换,它们也是1类棱块状态中的情况,但这两种状态不容易通过借位控制(特别是UR-UB-UL),另外一种状态是四循环,甚至在识别上也比较难,只能偶尔碰上时使用,意义不大。
3.继续背UF-UL互换的324种环形编码(2类),如果是UR缓冲就背UR-UB(4类),这样在进行上述多次跳编时可以有两种选择,逆时针操作或顺时针操作,增加灵活性。
如果已经背完了三类环形编码,那么其实已经学会一半了,剩下建议先学习完剩下的2个临棱互换状态(3类4类),最后再学习对棱互换状态(5类),因为对棱互换状态的衍生状态不好控制。
如果按照这种顺序来学习的话,有一个特点是它的学习顺序会和速拧的ZBLL学习顺序不一致,因为速拧是以角块色向为分类进行学习,而这个顺序是按照棱块的位置情况分类进行学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