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解决两个块(方向+位置)的方法也想明白了,角块和棱块都用三循环解决,设定步骤(steup moves)在两步(含双层)以内。看实际情况可能需要一步奇偶调整。初步估算了一下,正常还原步数120以内。不过代价是要增加约6、70个公式 [em03]
比较我原来的的方法,效率高了一倍多,但还原过程中判断的难度增加了,希望有发展潜力:) 下一步遴选一部分公式出来,数量能节省一半就很理想了。
了解stefen方法的魔友可能更好理解,看几个oll、pll的例子。
棱块,还是按老办法,UR(52)是起点。(123456分别指代 FRBLUD六个面)
利用oll公式
L' R B R' L U2 L' R B R' L 解决 15-54
(R U R' U' r) (R' U R U') r' 解决 53-15
利用pll公式
L2 U L U L' U' L' U' L' U L'
F2 U' R' L F2 R L' U' F2
R2 U' F B' R2 F' B U' R2
另外几个好记的公式
( R U )*3 ( R'U')*2 U2 解决 12-51
( U R )*3 ( U'R')*2 R2 解决 53-32
L' F B' U2 F' B L' 解决 34-14
初步考虑利用 UR-UB-UL, UR-UB-UF,UR-UF-UL(算上方向和顺逆循环,就是24个公式,汗),其他块全部调到顶层这些位置来解决。但明显不是最优解,三循环的块不在同一个面时多数情况步数是最简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8 17:31:20编辑过]
角块
OLL公式
B' R' F' R B R' F R 解决 23-12
R' F' R B' R' F R B 解决 12-23
R2 D' R U2 R' D R U2 R 解决 25-35
PLL公式
(l' U R') D2 (R U' R') D2 R2
(l U' R) D2 (R' U R) D2 R2
另外用cube367算了一下UFR -UBL-UBR 和 UFR-UBL-UFD两组循环的所有组合,在8-10步。还原8个角块是三个循环加一个校正,平均4、50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18 20:03:49编辑过]
用cube算了不少公式,发现多数三循环都在8步左右,其中不少是老外说的Commutators,比如
F' L B2 L' F L B2 L' 。
另外一些情况,可能需要9-12步,可以在这个基础上推导出来,比如
U F' L B2 L' F L B2 L' U'(Conjugates)。
这样,总步数上来说,这个方法就很有优势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18 20:12:25编辑过]
失败,就成功发过几次java,现在一修改就变成代码。
好在公式不长,而且只在初级阶段,希望能为进一步优化盲拧方法提供一些思路。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18 20:11:40编辑过]
顶
记忆方向和位置或可参考四阶记忆的方法,用字母A~X来替代。
12个棱块,每个棱块两种方向,比如 红白 记为 A , 则 白红 记为 B,共24种
8个角块三种方向,也是24个字母。 三循环每组记的是两个块,俩字母合成代表一个意义,可参考Chris的记忆代码 http://www.speedcubing.com/chris/memorizing.html
如 AE aeroplane ; AN ant 。甚至可以创一套自己的3位或4位编码,记忆的量就更小了。
虽然还是在纸上谈兵,但还是有些小进展。
一、尝试整理了一些只包含两个面转动的公式,记忆方便。
如 R+U ,F+U ,B+U 等等。加上逆公式,粗算竟有60多。还有不少7步的公式。
一直说要提炼其中最容易记忆、最高效率的出来,这算迈出了第一小步吧 [em04]
二、公式的还原潜力有很大挖掘空间
比如前文提及的两个OLL公式
L' R B R' L U2 L' R B R' L
(R U R' U' r) (R' U R U') r'
灵活运用这两个公式,在棱块还原系统中可以直接解决出十几种情况,无需设定过程,只需要整体转动魔方到一定方向去做。虽然增加了出错的可能,但我相信,随着方法的熟练,应该能很容易避免这类错误。 如此可以压缩很大公式量,多数情况的设定步数都能控制在一步了。
估计老外说的 Large BLD SYSTEM,也不比这方法难多少了。
想知道如果象快速法一样记忆100个公式,反复练习,达到3 50秒还原(不含记忆),有多少魔友能有这个热情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8 0:04:39编辑过]
原来考虑过这个方法,但是由于魔方特性等问题,始终不得其法,期待彳亍的新方法,如果公式在60个以内还可以,100个那就难了!
楼主:
二楼中的 ( U R )*3 ( U'R')*2 R2 解决 53-32
好像公式错了。是不是应该改成(U'R')2(UR)3R2
谢谢提醒,应该是( U R )*3 ( U'R')*2 U2
已修改了 :)
彳亍:
今天又考虑了一下,三循环同时解决方向和位置,还是不行,因为14楼提过由于魔方特性三循环只能解决三个位置的循环及两块的方向,而不能同时解决三个块或一个块的方向。
我理解你的意思。按常规的方法,有个高级色高级面的问题,就是赋予块色向的正负。三个块内部循环,如果出现翻色,只可能是成对,不可能出现其中一个翻色或是三个都翻色。
但是过程中不是孤立的完成这三个块,完成前两个块之后,来到缓冲位置的新块,自然就有了自己的“正负向”,并伙同下面的块继续循环。
仔细看一下我的实例,新思路与原方法唯一的区别在于 解决棱块时是“两个一组”来完成,不再牵涉角块,解决角块的时候也一样。
我没实际用过色向位置两步走的方法,想说一下自己的理解,不知道正确否:人为的赋予块“正负向”并加以调整,就如同OLL的效果,是为方便后续调整位置时的判断和设定、减少出错、提高效率。其实,对于魔方自身来说,是没实际意义的。无论何种盲拧方法,过程都不过是转动目标位置去迎合来自缓冲位置的块。所以在这个系统里,不存在正反向的问题。唯一需要明确的,是块从哪个位置到哪个位置,并且需要目标位置如何转动去接纳它。
呵,不如图说实在,来个棱块的实例吧
U B2 L2 B2 L2 D' L2 R2 U' B2 L F2 U' R B' L2 R F2 U' B' (20f)
编码
IQ LG BT CV XN
记忆
“IQ 老高,变态 参与 洗脑!”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9 1:32:00编辑过]
第一组 IQ
第二组 LG
B' D2 F2 R U2 F2 D2 L B' (9f*)
第三组 BT
U' R U F D B R' B' D' F'
第四组 CV
F' U' F' U' F U F U F U' (10f)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9 1:46:16编辑过]
第五组 XN
F B' R' B' R F' B U' B U
49步搞定!不过公式都是新面孔[em01]
上述例子如果要调整色向,有6个棱块属于需要翻色的情况,应该能回答yingmu的问题吧
这里为了简化步骤,都用了直接的公式,意味着严格用此方法到最少步数,需要440个公式(角块378种组合,共818个)。因此遴选合适公式,在公式与效率之间取得平衡,就是方法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了。
也可见工程浩大,希望有朋友能一起研究:)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3 14:30:01编辑过]
彳亍:
记得我曾说过要把自己的盲拧方法优化吗?今天看了你的实例,终于想通了!前面你曾说过要提炼公式吗,我今天想了一天,此方法只需用到pll中的那17个公式,而且主要是那4个三循环公式(其它公式可以先看我的盲拧公式),不过此方法还不成熟特别是不在同一平面或在同一面但需要翻方向就要通过转动六个面将其转到同一面上并要将方向翻对,还有就是编码和前期规划会很难,在这两个问题上还需多下功夫,希望彳亍及更多人能共同研究。
下面我还是用你前面的还原实例来说明,用到的编码是老大的位置编码方法,(不过这个实例比较简单只用到pll中的1个三棱逆循环公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9 23:30:53编辑过]
第一组:(编码系统还是老大的编码)
先通过TL2 把5位棱块转动到3位,TD'F把9位调到1位,CU是为了下一步使用三棱逆循环的公式;然后是三棱逆循环(R U' R)(U R U R)(U' R' U' R2);最后是(CU' F' TD TL2)将其归位;
第二组:
通过ML旋转将7位棱块调到3位棱块,CU2是为了使用下一个公式;然后是三棱逆循环公式(R U' R)(U R U R)(U' R' U' R2);最后是(CU2 ML')将块恢复;
第三组:
通过MB将4位棱块调至2位,通过R'将B位调至4位;然后用三菱逆循环公式(R U' R)(U R U R)(U' R' U' R2);最后用(R MB')将块归位;
第四组:
通过F将0位调至1位;CU是为了下一步使用公式;然后是三棱逆循环公式)[(R U' R)(U R U R)(U' R' U' R2)];最后是(CU' F')使块归位;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9 23:08:49编辑过]
第五组:
通过(D' MR)将8位调至1位,B'将A位调至3位;CU是为了下一步使用公式;最后是(CU' B MR' D)使块归位;
呵呵复原成功!如果转动中间层算两步的话 共用了5次三棱逆循环公式共55步,加上调位用了36步,总计91步,比彳亍的方法多了42步,不过只用了一个公式。
呵呵,其实走的路都是一样的,只是选择鞋子不同而已。
很高兴能共同讨论这个话题。
我觉得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盲拧最容易出错、最费时间的地方是设定步数(setup moves)。
虽然每一个pll三循环公式都能通过 Y + X + Y'解决所有的循环情况,但 Y 会比较麻烦。并且有时候是把事情弄复杂了,举例来说
DL-UL-UB
1、直接解决: U2 S U2 S'
2、换用Pll: U L2 Y' (R2URUR'U'R'U'R'UR') Y L2 U'
这就好比只用1个公式就能还原魔方,但我们会选用100个公式的方法。
增加公式是为优化还原的过程。所有情况的设定步数能控制在1-2步就比较理想了。
方法是很容易理解的,只是这个话题已经提出半年多了,一直没去系统化。
还有一个问题是从掌握公式到熟练运用、还原中不停顿,估计也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毕竟盲拧过程长,而每种情况出现的频率相对cfop的公式,要低得多了。
棱块暂时就整理到三个帖子里,期待能发掘优化:)
棱块三置换之一:两个 oll 公式
http://bbs.mf8-china.com/dispbbs.asp?boardID=17&ID=2796&page=1
棱块三置换之二:利用中层
http://bbs.mf8-china.com/dispbbs.asp?boardID=17&ID=2797&page=1
棱块三置换之三:一批容易记忆的公式
http://bbs.mf8-china.com/dispbbs.asp?boardID=17&ID=2798&page=1
角块参考公式
角块三置换之 UBL-UBR-DFL
http://bbs.mf8-china.com/dispbbs.asp?boardID=17&ID=3239&page=1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2 1:28:57编辑过]
再来顶下这个超冷门的方法[em01]
练习了一下午,觉得很有潜力:)
单独记忆和还原棱块 最快32秒,正常40-50秒(记忆10-15秒),角块还不熟练,30s-1分都有(记忆时间跟棱块差不多),只是小循环太多的情况要费时不少,这个还要加强训练。
另外就是记忆的难关了,角棱单独强记可能就10多秒的时间,但合在一起总要复习很多次才能记牢。
用了其中20来个公式吧,没仔细统计。角块是URB UBL DFL的18种情况。
晚上测了一下,记下了成功完成的时间:
1.41.87 1.40.09 2.30.65 2.07.93 1.26.09 1.46.71 2.0.34
呵呵,创了个人最好成绩 1.26.09
随记忆的时间浮动挺大,希望练习一阵子可以稳定在2分内。另外就是要提高成功率了!
加油!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2 1:33:51编辑过]
来顶一下,循环就是比较伤大脑,但用得熟练了还是前途无限的
[em25][em26][em27][em25] 新成绩
68.51(noluck)
看到占星挑战成功,刺激了一下
67.09 重拾盲拧,加油!
-----------
57.09 终于进一次60秒,一个棱块已经解决的luckcase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23 18:29:43编辑过]
呵,不如图说实在,来个棱块的实例吧
U B2 L2 B2 L2 D' L2 R2 U' B2 L F2 U' R B' L2 R F2 U' B' (20f)
编码
IQ LG BT CV XN
记忆
“IQ 老高,变态 参与 洗脑!”
此20楼的题目 彳亍 只用了49步就完成了换棱!!![em17]
本人试着用 M2 的方法,走了62步,还得再做个 UB、DB 二棱翻,总共用了74步才完成 [em06]
(在M2的方法中,UF、UB、DB、DF 这四个棱块由于调位加翻色公式相对较复杂,可以先归位,末尾再来翻棱,其他八个棱块是方向和位置同时解决的。)
~~~~~~~~~~~~~~~~~~~~~~~~~~~~~~~~~~~~~~~~~~~~~~~~~~~~~~~~~~~~~~~~~~~~~~~~~
再次用M2的方法,所有棱块 方向和位置同时解决,总共走了84步才完成。[em30]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30 22:28:32编辑过]
这个多是算的最短步数,不能作为依据的。步数少的公式不如手法快的。
一叶知秋在研究m2的方法吗,能在m2r2的帖子里说说不?
[em23]原帖由 彳亍 于 2006-9-9 00:10 发表
我没实际用过色向位置两步走的方法,想说一下自己的理解,不知道正确否:人为的赋予块“正负向”并加以调整,就如同OLL的效果,是为方便后续调整位置时的判断和设定、减少出错、提高效率。其实,对于魔方自身来说,是没实际意义的。无论何种盲拧方法,过程都不过是转动目标位置去迎合来自缓冲位置的块。所以在这个系统里,不存在正反向的问题。唯一需要明确的,是块从哪个位置到哪个位置,并且需要目标位置如何转动去接纳它
欢迎光临 魔方吧·中文魔方俱乐部 (http://bbs.mf8-china.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