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ad5c770100b3w7.html (休闲、益智、搞笑) 《打破“太极环”无解的神话》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英雄总是孤独的。但是,“费马猜想”的成功破解使我更加坚定了要打破更多的神话和猜想。今天这篇博客就又是一个更好的例证! 首先请各位看一个报道,(请注意报道的发贴时间)这是本博主在国庆休假期间无意中发现的。网址是: http://www.wccdaily.com.cn/new/html/hxdsb/20071101/hxdsb74556.html 看完报道后,我不知道这5000大洋悬赏对各位朋友的吸引力到底有多大?!那么就让我们来聊聊这个民间的传统智力玩具——巧环。 巧环是中华民族传统瑰宝中的一株奇葩。历时近千年,最早可追溯到唐宋时期。千年来,民间的艺人和爱好者们不断将其总结、归纳、创新,迄今已拓变出多个门类,形成上千个品种(结合国外的约有3千款)。巧环依据解法的不同主要将其归纳为:拆分类、解环类、摘杆类、绳扣类等等,通常用铁丝或铜丝制作(古代皇宫里大多是用金丝制作滴 ![]() 拆分类:主要是指在组合状态下,经过一系列的解环,将其分为两个或多个独立部分的连环门类。这类连环的解法步骤相对较少,是我们最为常见的品种,其中有很多是巧环中的代表性经典品种和通用法则。 解环类:是将处在连环内部的游动环经过拆解,脱离原整体的一类。此类连环以拆分一个环为目的居多,也有众多品种可拆下多个环。拆分的环的形状以圆环为主,还有椭圆、方形、三角形等式样。 解杆类:将处于连环内部的形状杆经过拆解,脱离原整体的一类,此类连环的杆多处于连环整体的底部,而以栅栏式九连环为特殊,它的杆与九个环是相互穿梭锁在一起的。杆的形状以长条型居多,经发展后有鱼形、心形、鼠形等各异。 绳扣形:绳扣类连环是巧环发展后期结合了前三种而形成的独立品种,一般有一个或多个解法。 由于本博主在九岁时就从“九连环”的成功破解中获得了乐趣,后来又与姑苏巧环世家的传人阮和平有过几年的渊缘,所以一直对巧环情有独“忠”。这些年来对曾经遇到过的巧环(类)益智玩具都有过情不自禁的探索。由于没能够在网上找到相关的后续报道,不知此“太极环”是否已经有人破解。因此对此“太极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本博主充满了自信,一定能够独立地找到答案。这种充分自信的心态相信各位在本博客《关于“费马猜想”的猜想》的探索中已经见识到了吧! ![]() 总则:既然称为“巧环”就必需要有解法,否则就是“死扣”。 还记得那个“连环套”的魔术吗!当魔术师把一个圆环敲入另外一个圆环后把连接成“8”字形的两个圆环给观众检查时,观众并没有发现那两个圆环有缺口或什么机关之类的破绽。难道魔术师真的有那么神?非也!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真正的“魔术”,哈里波特的魔法学校也不过是文学作品中的杜撰罢了。那连接成“8”字形的两个圆环本来就是预先做好的一对“死扣”!只是魔术师在敲入后的一刹那,用手法调换成了那对“死扣”给观众去检查而已。其整个“连环套”魔术节目的四个圆环中只需一个圆环有开口再加上一对“死扣”就得以完成四环相连。所谓魔术就是让悖论得以成立,但巧环却是实实在在的智力玩具,它属于“拓补术”范畴。 这个“太极环”当然也不例外。但是,我们今天讨论的这个“太极环”确实有它独到的“玄机”。作为“拆分类”的“太极环”利用了一般玩家对巧环的(系列性)认识不足,设置了一个“偷天换日”的陷阱,在人们“惯性思维”的“支持”下,达到瞒天过海的效果,确实为其解法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正所谓“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戏法”即“魔术”。在魔术界有一个不二的法门,那就是“你看到的只是你看到的”!“太极环”正是利用了这一“视觉误导”的原理,使玩家在解环时自己欺骗了自己而找不到正确解法的途径,从而让人认为这是一个无解的“死扣”。说到底,我们被自己给骗了!我不知道这可不可以称为“IC催眠”? ![]() 在报道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能解开此环的人智商和思维肯定非同常人”』。这不禁让我想起了电影《魔法时刻》...... 首先要申明的一点的是,本博主在网上对自己进行过智力测验。而且测验的结果是——弱智! 在电影《魔法时刻》中就提到了上面那句经典的台词“你看到的只是你想看到的”。影片中,魔术师当众被关进了三个大小连环套着的保险箱内。而魔术师是被关在最里层那个小保险箱,如果不能够在氧气耗尽前成功地逃脱,后果是可想而知的。也许您会说,那些连环套着的保险箱不过是道具罢了!可事实是,影片中魔术师是面对行家的挑战。即:那些连环套着的保险箱都是真正的,安全可靠的,货真价实的保险箱! 省略激动人心的影片过程,故事的结果您一定也猜到了——魔术师成功逃脱! 那么,他是如何“巧妙”地逃脱了呢?答案说来非常非常的简单,也非常非常地出人意料。因为他根本就没有进入任何的保险箱!又是一次“障眼法”的成功范例。还是那句话:“你看到的只是你自己想看到的”!(写到这句话的时候突然发觉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忽然想起在本博客《调情是一种礼仪》中有过类似的文字。 只要我们突破了这个调情。(×前面一句打错了! ![]() 罗嗦了半天,大概也把个位的耐心和好奇心以及心火调整到极限了吧。哈哈!现在就开始屠解(图解)之! 开场白: ![]() ![]() ![]() 首先,我们要确定它的的确确是一个巧环,而不是一个“死扣”。黎叔说:这一点很重要!否则,问题就会很严重!黎叔就会很生气! 那就让我们看一看原新闻图片中的那个“太极环”。注意了,您并没有看到那个“太极环”的全部以及细节处。本博主已经将图片进行了放大处理,以便让您看个清楚。请注意看细节,也就是“太极环”圆环的接口处和手柄部分。 |
原帖由 乌木 于 2009-6-27 11:41 发表
我的看法是,在原来无解的太极环上动些手脚,变成有解,实在是吃力不讨好。
魔术中的四个环或更多个环,之所以吸引观众,是因为一般人很自然地认为不可能的事情,竟然在魔术家手中实现了。
而太极环,对一般人来说 ...
欢迎光临 魔方吧·中文魔方俱乐部 (http://bbs.mf8-china.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