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数学与中国古典玩具
巧妙的拼板玩具
拼板是我国古老的益智玩具之一,其中最著名的是七巧板。国外称它为“唐图”(tangram),是世界公认的中国优秀智力游戏代表作。古人尚七,用七块板来拼图,恰到好处。奇妙的中国环
国外将中国的环类玩具统称为“中国环”,九连环是各种巧环玩具的代表。中国巧环玩具品种繁多,从解一个环到解多于9个环,数目不计其数,形状材料也是千奇百怪,但其玩法的理论基础都是数学中的拓扑原理。精明的鲁班锁
传说春秋时代鲁国工匠鲁班为了测试儿子是否聪明,用6根木条制作一件可拼可拆的玩具,叫儿子拆开。儿子忙碌了一夜,但终于拆开了。这种玩具后人就称作鲁班锁。其实这只是一种传说,鲁班锁亦称孔明锁、别闷棍、六子联方、莫奈何、难人木等。它本起源于中国古代建筑中首创的榫卯结构。费思量的华容道
华容道故事出自古典小说《三国演义》,说的是刘备和孙权联合,在赤壁一战中,把曹操杀了个片甲不留。曹操只带了十余人马,沿华容小道落荒而逃。埋伏在小道上的关羽思念曹操旧情,放走了他,使他得以逃出华容道。多彩的棋类
中国民间棋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长期植根于民间,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有:独子棋、双虎棋、牛角棋、四色棋、五子棋、双步棋、羊拐棋、碗棋、西瓜棋、爬山棋、方圆跳棋、斗狮棋、直棋、圈棋、四季棋、捡石子棋等。秦立新在综合了多种民间棋类的基础上,发明了“智力组合棋”。秦立新在综合多种民间棋类的基础上,发明了“智力组合棋”,这种棋用一副棋子,可适应多种棋盘,下50多种甚至更多种棋,曾获国家专利。喜庆的四喜人
四喜人实际上是一种民间美术造型,这种造型采用的是适形造型中的共用形,它是用几何中的形与形的部分重合和借用来造型。这种造型早在原始彩陶艺术中就有。如商周青铜器纹饰中有两只夔龙共用一个身体。敦煌藻井有隋朝时创作的“三兔共耳”图案。“四喜人”的来历传说是这样的。传说明初时江西才子解缙,五岁就熟读四书五经,进京赶考,深得皇帝赏识。皇帝特许他回乡与秀才一起进县学念书。但县学教谕心里不服。一天,教谕想出一个难题刁难解缙,叫他以“风调雨顺出嘉禾”为题作画。解缙画了一幅双头八肢连体娃娃图。教谕大怒:“本县大丰收,你却画个怪物,是何居心?”解缙曰:“九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这是人间四喜,我画的正是 ‘四喜合局’ 呀!”这仅仅是传说,四喜娃最早是谁创作的?虽未有确实的考证,但可以说民间创作,民间流传,民间发展的可能性最大。这从四喜人物图常常出现在我国年画创作中可以看出。清代苏州桃花坞年画的“五子日升”和清代河北武强年画中的“五子十成”都采用了这种构图造型,可以印证。“四喜人”因为喜庆所以流传甚广。在西藏阿里,曾存在一个雄据一方的古格王国,这个王国存在于公元10世纪至17世纪。在王国遗址壁画中就有“四喜人”造型,其形象为“连体力士”“连体龙”。19世纪20年代,火柴发明了。1838年火柴输入我国。1877年中国民族火柴厂在上海诞生。作为火柴标志的火花也应运而生。我国清末民初火花上就有“四喜人”,甚至“四喜猴”的图案。四喜人玩具也是利用连体适形造型法而制出的民间玩具。人们将它摆在家中或挂在身上,以期招来福喜。早在唐代,就有了铜质四喜娃。此外,陶质、木质、玉质、瓷质、泥质四喜娃也纷纷出现。适形造型画在世界其他国家也有发现,美国波士顿美术馆收藏一幅17世纪波斯图,就是连体马。日本古典庭园踏石排列也采用这种造型。西方也有“三个丘比特”和“三兔共耳”连体造型.欢迎光临 魔方吧·中文魔方俱乐部 (http://bbs.mf8-china.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