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方吧·中文魔方俱乐部

标题: 戊午年{清咸丰8年,1858年)就已有的15 巧板 [打印本页]

作者: lzy5010    时间: 2012-2-2 22:46:13     标题: 戊午年{清咸丰8年,1858年)就已有的15 巧板

前天同邱志红.QIAOYISI ,一起拜会武汉一位78岁的收藏家秦老先生..其所著<收藏与人生>一书.载有一"易制图".有图,图赞,图说,图序.图是一个15巧板.其构造不同于现流传的 益智图.图赞为:"方圆动静,规矩准绳,则象图书,奇偶生成,法遵勾股,斜正杂呈,阴阳配合,效象传真,开儿童之智慧,养耄耆之精神,以消长夏,以娱朝昏,公诸同好,诲 我子孙".图说"全图十五,仿洛书之纵横之十五也,三奇'六偶,取刚三柔六,九为宗也,浑然全图法太极也.内二半环分两仪也,中层四色分四象也,外列八形成八卦也.", 图序"戊午秋冬间,闭户养病,百无聊耐  ,偶见儿辈案头有睫巢山人,益智图一册,变幻巧合出人意思较旧时所传七巧板,尤饶 有 兴趣,心窃好之-------"其结构图待征得秦老同意后,再贴上来,供大家游戏
作者: 战斗机    时间: 2012-2-2 22:59:05

原来巧板那么有历史啊。比魔方长那么多。
作者: 谢老师    时间: 2012-2-2 23:50:32

秦老先生<收藏与人生>一书,很想了解一下!
作者: 龚永明魔方    时间: 2012-2-3 00:03:33

厚道的收藏家

——介绍秦宗良先生的《收藏与人生》

                      (江苏)戎平

秦宗良,男,1934年生,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退休后潜心阅读、笔耕,将收藏的秦氏家族的老照片,邮品,书法,名画、钥匙扣以及介绍他生平的报刊电台报道,加之他的回忆录,编成这本厚厚的《收藏与人生》一书。

《收藏与人生》一书,除大量照片、报刊和书画像片,文字约三十多万字,这对于一个从事生物研究的自然科学方面的老工程师来说非常不容易的,要在纸上一个字一个字写下来,再通过电脑把文字变成铅字,中间要经过打印、修改,再打印,校对,才能变成书本。书中《我的人生大事记》,祥细回忆他本人,1950年报名参加工作,分配到中南生物制品厂(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前身),参加农村土改、社教等政治运动,但他本人钻研于生物制品方面的技术,终于在1991年被评为生物制品研究所副高级工程师。做为研究所技术骨干,秦宗良先生业余爱好摄影和收藏二大项,摄影技术可称为专业摄影师。其收藏范围涉及广泛:邮品、报纸、火花、钥匙扣、像章和信封,被誉为“收藏杂家”,武汉《楚州金报》多次报道过他收藏以及在台湾定居的胞哥回国省亲的新闻。秦老收藏老报纸有一不同他人的二绝:一是收对人生事业发展有益的重在新闻资料的珍藏,对其家人和后代有教育的功能,称为史镜资料;二是关于秦老和家人相关报道的各类报纸的收藏。日积月累,他用收藏的资料和藏品,竟写成《收藏与人生》的大半本书。小半本书,就是他写的如何从高一学生参加工作,从学员、技士、技师到生物所副高级工程师(副教授级)的漫长过程《我的人生大事记(五节)》:《抗战胜利大团圆》、《参加工作后的第一次“运动”》、《文革前的序幕》、《闪亮的卫武光明厂》、《一颗耀眼的新星》。细细读来,尤如一篇高品位的传记文学,秦老读书广泛,学养积厚,文字简练,富有情感和情趣。有的段落如同武汉名作家方方、池莉和刘醒龙的新写实小说一样华美,令人发自内心的可敬。其中秦先生大哥宗熹先生,1947年婚后不久,就带妻子到台湾谋生,从职员起步做到台湾一家畜牧场长,直到1987年才回国探亲。武汉晚报记者为此做了祥细报道。还有其大姐宗英,弟弟宗颐二家人生也很完美,姐姐是国家小学一级教师,弟弟是武汉一所中学校长。姐弟三人同住武汉,分居武昌、汉口和汉阳三地,细细读来,如同一部大中篇小说。还有他的秦氏家族,又是如何从其祖父的衰退,到其父亲这一代经过励精图治的奋斗,成为繁延到台湾、北京、武汉的秦家汪族,中间的文化因素及祖母勤劳功不可过,秦老父亲努力改变命运,促使秦老本人在七十华年之后完成《收藏与人生》一书重要原因。为后人和他人留下一本鲜活的“人生教材”。

我很赞成一句话:会书会友。秦老的《收藏与人生》,厚五百八十五页,大三十二开本,书价只定为二十四元,实在不贵。喜欢收藏的朋友,不妨买一本看看,会增加本人收藏的乐趣,原来收藏并不需要刻意花多少钱,主要是日积月累,还有去旅游也可以有助收藏。喜欢写作的人,特别想搞小说创作的,也可从这本原生态“传记”中找到创作原素和细节。我和秦老从未见过一面,也没一分一毫经济往来。写上述文字,完全是有感而发。

戎平:江苏作家协会会员,文艺评论家,已有文学评论在文艺报和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通信地址:高邮市南海一区3-103信箱(225600)电邮:gylongpong@126.com
作者: 龚永明魔方    时间: 2012-2-3 00:59:05

秦老与书:

附件: 秦老.jpg (2012-2-3 00:59:05, 121.23 KB) / 下载次数 27
http://bbs.mf8-china.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cyNjgzfGQ4NGZhODBmfDE3MTg5NDY5Mjd8MHww

附件: 收藏与人生.jpg (2012-2-3 00:59:05, 41.1 KB) / 下载次数 29
http://bbs.mf8-china.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cyNjg0fGVjNjQ5YTA0fDE3MTg5NDY5Mjd8MHww
作者: 邱志红    时间: 2012-2-3 01:29:36

原帖由 战斗机 于 2012-2-2 22:59 发表
原来巧板那么有历史啊。比魔方长那么多。

魔方发明才不到40年,连发明人都还健在。至于原因,可以归结为拼板结构简单,容易被创造出来,也容易制作,有纸板和剪刀就能DIY了。而魔方,最初的那个内部机械结构太难想出来了。关键是,几乎没有任何地方会用到魔方这么复杂的空间变换(包括位置和色向),而生活生产多注重实用性,往魔方这样复杂空间变化方面想的人自然就很少了,于是魔方诞生就晚了。
作者: 海上晴天    时间: 2012-2-3 02:09:38     标题: 回复 6# 的帖子

恩 分析的很透彻 又如古时候造房子要用到榫卯结构 有人在一拓展 就有了鲁班锁
作者: yzsjw0    时间: 2012-2-3 08:49:14

不知李兄所说的是这个吗?

[ 本帖最后由 yzsjw0 于 2012-2-3 08:55 编辑 ]

附件: 益智图.JPG (2012-2-3 08:55:02, 137.7 KB) / 下载次数 27
http://bbs.mf8-china.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cyNjk3fDJiODQ5ZjA4fDE3MTg5NDY5Mjd8MHww
作者: 龚永明魔方    时间: 2012-2-3 14:12:08

。。。。。。。。。。。。。。。

附件: 益智图.GIF (2012-2-3 14:12:08, 119.32 KB) / 下载次数 31
http://bbs.mf8-china.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cyNzAxfDJiNWRjNGQ4fDE3MTg5NDY5Mjd8MHww
作者: lzy5010    时间: 2012-2-4 02:59:20     标题: 回复 8# 的帖子

有一点差别,应是改进后的东西
作者: LAMBO    时间: 2012-2-4 09:07:16

看起来绝对是好东西
谁来批量生产啊啊啊
这个东西造出来应该灰常好玩的
作者: 龚永明魔方    时间: 2012-2-4 10:43:05

所以说“中国魔方”早已有之,七巧板、益智图皆是!
作者: 龚永明魔方    时间: 2012-2-4 13:17:41

山外青山楼外楼

附件: 山外青山楼外楼.JPG (2012-2-4 13:17:41, 58.1 KB) / 下载次数 27
http://bbs.mf8-china.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cyNzM0fGFiY2FlNGNlfDE3MTg5NDY5Mjd8MHww
作者: imlei2008    时间: 2012-2-4 13:37:31

只听见过有七巧板,原来还有十五巧板,长见识了。
作者: 菜鸟要翻身了    时间: 2012-2-7 11:30:33

h q好强大啊.啊.
作者: 有时寂寞    时间: 2012-2-7 16:22:56

晚辈受教了~~~~~~~~~~~
作者: lzy5010    时间: 2012-7-9 17:55:32

昨日又会见了秦老先生,见到了原物。共三本。第一本为“易制图”结构图,及拼出的器物,人物等图形。第二本为配题词图形,第三本为拼的文字。三本皆为毛笔书写。笔画工整,用线装订。每本厚度在1厘米左右。已历经160余年。实乃文物也。秦老已同意先复印部分,供有识之士鉴赏,以便传承这一中国古典文化项目。
作者: 逍遥庄子    时间: 2024-2-26 14:39:46

我有幸在深圳见过几张复印的图,很少的几页,可惜未见全书。如果能复印的话,可以供众多爱好者研究!善莫大焉




欢迎光临 魔方吧·中文魔方俱乐部 (http://bbs.mf8-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