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24-8-8
- 在线时间
- 1126 小时
- 阅读权限
- 30
- 注册时间
- 2008-5-30
- 积分
- 843
- 帖子
- 625
- 精华
- 1
- UID
- 33269
- 性别
- 保密
- 积分
- 843
- 帖子
- 625
- 精华
- 1
- UID
- 33269
- 性别
- 保密
|
周日天津下了一天雨,没出去。正好趁着这个机会,把一直以来对v6 V7 拆解打磨的心得和对其结构对比的思考总结一下。于是发了一贴:V6 打磨 改造要点 和结构说明
http://bbs.mf8-china.com/viewthread.php?tid=26309&extra=page%3D1&page=1
虽然也没多大反响,但是多少了却了我一桩心愿。要是别人先发了类似贴子,岂不遗憾。
果然周一出现了此贴: v6和v7的区别!
http://bbs.mf8-china.com/viewthread.php?tid=26438&highlight=V7
好险哪!
图片精美详细。楼主下了很大功夫。但是为什么没有进一步的思考呢。
再次谢谢你的图片了!
下面涉及今天的关键内容:
v6被打入冷宫,肯定是因为自身原因,手感不行,好转才是硬道理啊!
通过一番惊天动地地打磨,改装后,v6终于顺滑了,可是该死的pop又出现了!
既然我早下了结论:V6 V7结构大体相同,可是手感为什么那么不同呢?
想想其实很简单:结构的微小调整可以造成性能的巨大差异!
V7的中间层去除了露出的部分,成为V6 ,见图1
很显然带来的副作用是对表层块的位置限制远远不如V7(多看几遍图一和图二),累积的活动余量使v6表层在扭动时常常发生可怕的变形。
问题从哪里来的就要从哪里解决:对v7的中间层采用隐藏的办法,而不是从根去除,很有可能就可以解决v6的问题。也就是说在v6的中间球环上做出突起,相应的固定在球环上的块做出凹陷。仿佛V7的中间层矮了一些,继续在内部对旁边的块进行限制
。
这个方法是对v6,v7 的结构进行对比和深入思考后得出的。我觉得是顺理成章的事。但是自己mod难度太大基本不可能。
希望对仿v6感兴趣的厂家采用!申请专利也成,不关我的事。
当然也不排除别人早有类似想法了。
立贴为证。
[ 本帖最后由 his163 于 2009-7-27 11:35 编辑 ] |
-
1.jpg
(30.78 KB, 下载次数: 100)
图一
-
2.jpg
(49.26 KB, 下载次数: 93)
图二
-
总评分: 经验 + 5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