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20-4-4
- 在线时间
- 230 小时
- 阅读权限
- 10
- 注册时间
- 2009-6-19
- 积分
- 167
- 帖子
- 145
- 精华
- 0
- UID
- 99439
- 性别
- 保密
- 积分
- 167
- 帖子
- 145
- 精华
- 0
- UID
- 99439
- 性别
- 保密
|
当然,在这个名字含义猜测活动中,有非常多的玩家给与了CC更多的含义。它是传承、是CHINA CUBE、是COOL CUBE 当然 还是淳淳的缩写^_^。
双轨道,只是这款产品众多创新的细节和理念之一。这些都是非常简单的物理知识,我并不卖弄它的高深和复杂,但是我们始终骄傲于将这些理念利用到魔方的设计中。
关于容错。继国甲提出倾斜倒角提升手感的成功理念后,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产品纷纷模仿采用倒角容错。其实大家都知道,只要增加倒角的尺寸就可以极大的提高容错性。设计一款容错超强的魔方其实只需要将倒角尺寸加大就可以了。个人觉得增强魔方容错性是最容易达到的指标,而且这个指标的可以提升的限度很大。传统结构需要增加圆角尺寸还受到了壁厚的限制,然而自从国甲封闭结构和轨道的提出,那就可以极大的提高倒角尺寸而不受壁厚的影响。
国甲cc,毫无疑问拥有当前所有三阶魔方中的最大倒角。然而如我前面所说的,现在的设计水准,拥有超大的倒角达到超强的容错根本不是什么稀罕的东西。然而我们需要明白,盲目的扩大了圆角会造成怎样的缺陷?我们又需要怎样去改进?
我们设想圆角会无限度的扩大,那么它的下端卡角将会缺少支撑。造成的后果就是转动非常不稳定和容易造成pop。怎样解决它的稳定性问题又可以达到极高的容错性?我们就需要更精细的设计。我们转动魔方的时候发现,一个魔方容错性影响最大的是他的边缘部分,而支撑作用最大的是他的内部。也就是我们要拥有极强的容错性内部并不需要太大的圆角,而为了内部的稳定我们需要足够的支撑。所以我们精确设计的做法就是将一个接触部位的内部和外部都进行精确设计。这相比以前仅仅只是通过增大垂直方向的倒角的设计是高了很多技术含量和更精致。
防止pop。防止pop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增加卡角的深度。经常说的,谁的防止pop能力强,只要拿出来比比长度就知道。很早以前就已经提出过,任何产品,只要将螺丝拧得很紧都可以不pop。所谓的防止pop能力其实比的是一个可以在多松的情况下飞快转动仍然不会pop。也就是说,一个拧得很紧的产品不会pop这个根本不值得炫耀。厉害的是即使调得很松也不会造成pop。关于比较防止pop的性能,我会告诉大家一个最直观和最专业的测试方法。以前就已经说过,防止pop的性能强了不仅仅只是拧起来更放心的问题,还牵扯到调校的幅度更大的问题。比如你嫌你的魔方弹力大了,最简单和最方便的方法就是直接拧松几圈螺丝。然而单纯的拧松了螺丝很多产品就会比较容易pop,就会让你不放心。这样,你就需要改变弹簧的弹力或者是增加一个模一上的调节大垫片或者是去除小垫片的方法来保证你的魔方弹力适中了又不会pop。然而,防止pop的能力强了,你只要直接拧松几圈就可以,不用担心调得太松了容易pop。
防止pop能力强了还有一个巨大的意义就是可以保证强大的容错足够有底气。前面已经说过要增加容错性这在技术上面是几年前就可以有极大的突破了。然而一个容错超强的设计需要有强大的防止pop作为支持才行。要是有再大的容错造成特别容易pop,这种设计就比较失败。因为容错再强,提高的成绩也是有限的,而pop了一次就可以让你的比赛失败而归。
前面说了cc的容错有如何强,后面说了防止pop的性能如何重要。毫无疑问的,国甲cc是目前容错的极限。以前在评论的时候说国甲的模一是防止pop传统设计的极限,而且当时话也说得比较满。因为在模一的时候就告诉过大家卡角越深防止pop的能力可以越长,也有当时的一张比较经典的比较图。因为模一夸张的中层加宽设计和较小的内圆。所以判定模一的防止pop是达到了一个极限。尽管减小内圆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增加防止pop的性能。然而国甲从模一以后就没有太追求过缩小内圆的设计,因为我觉得过小的内圆还是会牺牲产品的灵动性。所以我们要进一步的突破防止pop的限制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增加卡角的深度。因为要保证这种创新设计带来结构上的变化。国甲cc的弹簧和以前的不能通用了。。不过好在是比以前的短了,而不是比以前的长。所以用以前的拿来改造一下仍然可以用在cc上。
Cc的超强卡角是继双轨道结构和精细设计超大倒角之后的第三个与众不同的地方。
对于一个产品的设计来说,除了无敌的容错性,无敌的防止pop能力,无敌的防止粘滞能力和超强的稳定性,还需要什么?前面所说的三个重大突破已经可以造就性能上的绝对优势。创新和不断突破是国甲的灵魂所在,然而在细节上的尽善尽美更能显示国甲的功力。
CC的分型结构是一个极大的创新,这样才能造就众多玩家们日思夜想的双轨道。还可以非常好玩的看着魔方的内核组合,我们从此可以将魔方视为内核部分和外皮部分了。。。然而这样的分型也是非常严谨的。因为魔方是一个需要高精度的作品。虽然误差一点也可以将一个产品组合完成,然而微小的尺寸差异会造成手感的很大不同。所以,我们在设计的时候,关键部位和关键的尺寸需要一次成型。比如,一个棱块,什么部位算是关键尺寸和部位?棱块的宽度是非常关键的,它的尺寸改变会影响一个魔方的手感风格。所以棱块的宽度部分在cc上都是一次成形的。大家可以看出,Cc,只要内核部分,最直接的接触都是一次成形。那么将内核组装好了,在装外壳的时候造成的细微误差不会影响手感?因为外壳和内核的拼接是纵向的,向外的,就算有造成的微小误差也首先是体现在外面。这些部位,虽然外壳也要承担一定的摩擦,然而横向的它和内核一样是一次成形,纵向上对手感虽然还是有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是非常小的。举个例子就是,你用透明胶布贴在棱块的边缘和角块的摩擦面上,贴和不贴手感差别是非常大的。而你在纵向贴纸的部位贴,无非就是大小有一点点差别而已。
所以说,cc的分型虽然新颖,但是足够的严谨和接受得了推敲,也许,这在很多玩家感觉只是心理上的,那么我就告诉大家,这即使心理上也能够让你足够放心。
既然是一款代表目前最高水准的产品。必然会有很多最高水准的玩家用它去创造新的纪录。我们就需要cc是一款值得信任的产品。因为极轻的轻量化设计,我们没办法保证cc从几层楼掉下来还毫发无损,但是我们需要保证当你发挥优越,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时候将它向桌上一摔忙着去按计时器时候它不出任何意外。
嘿嘿,其实下面我是要说它的中盖设计。
既然前面已经说过了双轨道结构如何优秀,也说了双轨道是cc的灵魂之一,然而为什么我们不将cc的中块设计成封五一样的双轨道?
所有三阶魔方产品中,我最喜欢的是国甲海燕的中盖。它的内扣设计可以让中盖与中块完美结合的同时还有足够的强度和不错的方便性。也就是说,他可以让你从外观上看着非常舒服,比赛的时候不用担心将它摔的时候一摔摔出来,你需要打开调个螺丝弹簧也可以非常方便的打开。对于中盖设计来说,满足这三点已经足以。
Cc的中盖采用了和国甲海燕一样的内扣设计。然而中块和中盖的细节上还是与海燕有一定区别。中块的大方向上,和国甲封五一样采用了比较轻型的支架设计。只是因为想用海燕的内扣设计保证中盖盖起来时候的强度,中块就没有封五设计得这么奔放。毕竟封五是双轨道,在上面还有盖子做摩擦支持,cc的中块要包住盖子保证整体强度,所以cc的中块就相对保守一点了。就算双轨道是cc的灵魂之一,但因为棱块已经采用了超级奔放的双轨道,所以中块也就没必要太奔放了。
虽然cc的中块不够奔放,但是也不乏亮点。首先,前面说过了,中盖的结合是融合了美观和强度还有方便性于一体的。是我目前最喜欢的中盖样式。其次,是支架设计还是发自内心的有一些灵动的。第三,中块超强的倒倒角和倾斜面的各种变形还是相当配合整体超强容错又有极高防止pop性能的大思想的。第四,可能也是一个小小的亮点,中块四个下弧度的中间部位都有一定空缺,貌似仅仅只是给中盖的卡角留出位置,其实这也是可以给魔方一点点定位的功能。这种功能可能造成的感觉非常小,毕竟太大的话还是会对整体手感有不好的影响,所以也并没有太刻意的去营造,而是有点顺其自然的意思。第五,为了方便取下盖子,单独做了一个小部件,不是说要以人为本吗?不小心这又是个首创。。。。
棱块,整个cc最有魅力的部件就是棱块了,毕竟一整个魔方中棱块的数量也是最多的。除了以上的最具技术含量的关于棱块的一些设计以外,棱块的细节也是非常丰富的。
传统的棱块,一般都是由一个部分或者两个部分组成。Cc的棱块可以由两个部分组成,可以由三个部分组成,还可以由四个部分甚至五个部分组成。。
cc棱块最简单的组合方式就是内核与外壳两个部分组成,够成最强性能和最轻重量。在这两个部分组成的基础上,你还可以再加一个“底脚”。这个“底脚”是为了极大的增加可玩性的。增加了底脚最直接的作用是让棱块内部有一定支撑力。这只是一个选装配件,让CC可以有更丰富的手感选择。而且,除了最单纯的直接加上去,还可以在“底脚”上再用透明胶布加一点高度增加卡角的长度,改变支持力的大小。
棱块除了有内部支持力的改变,还可以有重量的改变。每个cc 都有配重螺丝,可以拧到“底脚”上。除了加在底脚上的两颗,还想加重量怎么办?这就需要借助国甲的封五了。。封五的棱盖是可以上螺丝加重量的。因为尺寸的设计,我们可以将封五的棱盖上满螺丝装到cc的棱块里面。
最后说一点,棱块的“底脚”看似组合起来的强度并不是很高。很多玩家可能会担心去上胶。其实这早有考虑。因为它的受力方向是棱块的,向外掉出去的力量基本没有。所以这个强度还是值得大家放心的。毕竟上了胶还是比较麻烦。
今天先介绍到这里。最终成品出来后我继续给大家做测试。谢谢大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