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家已得出结论,奇数排列无解。 重排九宫的发明,真正标志着魔方走出了数学。重排九宫的花样变化是通过棋子的移动来实现的,而现代鲁毕克魔方是通过转动来变换花样的。从数学的角度看,重排九宫和现代魔方的根本差别在于维数和力学构造。据《独粒钻石和华容道》记载,在元代(公元13世纪)重排九宫传到西方,也就是说,中国的魔方是13世纪走向世界的。外国人在重排九宫的基础上,发明了15子棋。 (3)15子棋 如图1.9 (a)是宋代杨辉编制的四阶幻方。图1.9 (b)是由图1.9
(a)各宫减去1得到的,满足幻方的定义,即 横线:1+15+12+2=10+4+7+9=6+8+11+5=13+3+14=30 纵线:1+10+6+13=15+4+8+3=12+7+11=2+9+5+14=30 对角线:1+4+11+14=2+7+8+13=30 由于图1.9
(b)不满足 <!--[if !vml]--><!--[endif]-->规则,因此,我们称其为准四阶幻方或15子幻方。如果把图1.9 (b)的15个数字制作成15个棋子,这就是15子棋了。15子棋实质上是8子棋的一种发展。 15子棋是19世纪70年代由美国人萨木埃·劳德(Sam
Loyd)发明的。15子棋也称为15个数的游戏,曾经流行于全世界,并在1880年达到狂热的顶点,不过不久就被数学所征服。15子棋的玩法和重排九宫一样,也是通过移动,把搅乱了的编号棋子复位,使之回到它们原来按顺序编号的适当位置上。 从下面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15子棋对世界的影响之大,并且使得人们在后来发明新的游戏(或玩具)时,自觉或不自觉地要以15子棋为基本参考点。 德国数学家阿连斯写到:“大约半个世纪以前—19世纪70年代末,美国出现了15子棋的游戏,这种游戏很快就流传开了,无数棋迷被它弄得神魂颠倒……” “大洋这一边的欧洲,此时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在巴黎,这种游戏在露天里,在林荫道上都找到了安身之所……” 15子棋的发明者劳德描述道:“在70年代初,我是怎样使整个世界都为一盒活动棋子大伤脑筋的。一个小盒子里,放有15颗棋子,按照正规顺序排列,如图1.10(a)所示。如果只有14和15两个棋子互换了位置,如图1.10
(b),要解的问题是:逐一移动这些棋子,把14和15两棋子的位置更正过来,使所有棋子都排列成正常的位置。当时拿出了1000美元奖金,准备奖给能够正确解答此题的第一个人。尽管人们都孜孜不倦地努力求解,但谁也没有得到这份奖励”(数学家阿连 斯证明,图1.10
(b)是一种不可解的排列)。人们议论着各种趣闻,什么商人为此忘记开张营业啦,一些高官显宦通宵达旦地停留在路灯底下寻找答案啦,船员由于摆弄这个游戏竟然把船搁浅到沙滩上,火车司机把列车开过了站等等。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在他的小说《美国的逐鹿者》里,也有过类似的描述。 由于15子棋有这么大的魔力,因此,人们也把15子棋叫做魔块。重排九宫和15子棋都可以叫做魔方,前者是准三阶一维魔方,后者是准四阶一维魔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