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方吧·中文魔方俱乐部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魔方
查看: 1344|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古代数学与中国古典玩具 [复制链接]

Rank: 5Rank: 5

积分
3785
帖子
1771
精华
2
UID
1299208
性别
保密

智力游戏设计大师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9-30 18:28:4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中国古代数学与中国古典玩具

   巧妙的拼板玩具

    拼板是我国古老的益智玩具之一,其中最著名的是七巧板。国外称它为“唐图”(tangram),是世界公认的中国优秀智力游戏代表作。古人尚七,用七块板来拼图,恰到好处。
  清人童叶庚对古代七巧板和“十三只做式图”(即蝶几图)进行研究后,取长补短,产生“环视为圆,合矩成方,千变万化,十色五光”的方案,制成十五巧板,取名“益智图”。此名缘起为“足开发心思”之意。益智图中的15块分割源于《易经》的卦与爻:一画、二仪、四象、八卦。卦中又分乾、坤、巽、震、坎、离,“合阳九阴六得十五之数”。
  在拼图玩具家族中,除了以上两种典型的玩具之外,还有四巧板、五巧板、九巧板、十巧板、十二巧板、十四巧板、十六巧板、百巧板等。十六巧板是著名游戏专家秦立新发明的新型拼板,曾获国家发明奖。2000年9月9日他用这种拼板拼出**主席致萨马兰奇先生的信,表达他对申奥的迫切心情。这些巧板,板块数量不同,形状也多有区别,这就为巧板家族增添了无限光彩,为游戏凭添了无穷乐趣。
  中国1813年出版的《七巧图合璧》中说的“七巧源出于勾股法”,这是最早将七巧玩具与数学相联系的记载。我们可以用两副相同的七巧板来巧妙地求证勾股定理。而勾股法的基础是“矩”。早年山东出土的武氏祠汉代墓室画像中就有伏羲执矩、女娲执规的形象。
  有的学者认为,七巧板源于后汉数学家作出的弦图。本届世界数学家大会的会标即为中国古老的弦图。
  形成七巧板玩具的直接因缘,来自古代家具“几”。宋代黄伯思作《燕几图》。燕几即宴几,它由6张几组成,可以根据宴客人数拼出各种形状。明朝严澄改进了燕几图,拼板由6块改成了13块,图形也不再是方形,而是三角形和梯形了,称作“蝶几图”。蝶几图拼出的图样比燕几图更多。燕几图稍作改进,就成了七巧板了。
  七巧板是数学与艺术的结晶,历代文人常将拼排的佳作编谱出版。从清嘉庆年间到**初年就有六种拼排图谱出版。
  七巧板深得古人尤其是古代妇女的喜爱。清宣宗孝全皇后曾用七巧板排出“**同春”四字。清代画家吴有如就画有仕女玩七巧板的风俗画《天然巧合》。
  七巧板约从18世纪开始流传到海外,先是日本、朝鲜,随后是欧美。1742年日本出版的《清少纳言智慧板》就介绍了七巧板。1805年欧洲出版的,《新编中国儿童谜解》介绍了24幅七巧图谱。1813年以后,英、美、德、意、法、前苏联等,都出版了有关七巧板的图书。许多世界名人,如拿破仑、亚当、爱伦坡、安徒生等都热于玩七巧板。
  20世纪30年代,日本数学家曾提出一个论题:用一副七巧板能拼出多少个不同的凸多边形?1942年,我国浙江大学两位数学家在《美国数学日刊》上发表答案:13种。智力专家周伟中的回答是300多种。

奇妙的中国环

  国外将中国的环类玩具统称为“中国环”,九连环是各种巧环玩具的代表。中国巧环玩具品种繁多,从解一个环到解多于9个环,数目不计其数,形状材料也是千奇百怪,但其玩法的理论基础都是数学中的拓扑原理。
  李约瑟博士认为,九连环起源于算盘。这一论断有待考证。关于它的发明,我国有许多民间传说。最早记载这种玩具的典籍是《战国策》。其中提到秦始皇派使臣入齐时,带有一种玉连环。宋朝周邦彦《解连环》词中,就有“信妙手,能解连环”。九连环的定型大约与中国古代以“9”作为“阳数之极”有关。它流传之后,尤受妇女的喜爱。古典小说《红楼梦》中就有黛玉在宝玉房中玩九连环的描写。
  九连环早在16世纪时就传到国外。一位叫卡尔达诺夫的数学家在1550年出版的著作中就提到了九连环。旧上海明信片中就画有母子玩九连环图。明信片于1909年5月25日从上海寄往英国,可以作为九连环外传的证据。
  连环玩具千姿百态,从结构上大约可以分作摘套、摘环、解绳、交错、翻花和综合等六大类。摘套玩具的玩法是将套子从环中脱出。
  摘环玩具是将其中的环解出来。解绳玩具是要将其中绳结中的环解出来。交错玩具是部件互相交错,玩法是将他们分开。解九连环看似复杂,但只要掌握了诀窍就不难解出。关于解九连环脱步数计算法,早在1958年出版的《巧环》一书中就总结出了公式:Rn=3(2 —1),其中n代表环数,Rn代表脱步数。

精明的鲁班锁

  传说春秋时代鲁国工匠鲁班为了测试儿子是否聪明,用6根木条制作一件可拼可拆的玩具,叫儿子拆开。儿子忙碌了一夜,但终于拆开了。这种玩具后人就称作鲁班锁。其实这只是一种传说,鲁班锁亦称孔明锁、别闷棍、六子联方、莫奈何、难人木等。它本起源于中国古代建筑中首创的榫卯结构。
  清代桃花仙馆主人所著《鹅幻汇编》一书中,详细介绍了“六子联方”。书中称它“乃益智之具,若七巧板、九连环然也。其源出于戏术家”。6根短木分别冠以六艺,中间有缺,以缺相合,作十字双交形。我国民间艺人利用鲁班锁结构制出多种工艺品,如绕线板、筷子筒、烛台、健身球等。另外,近代还有用塑料和木材制造的组合球、组合马、魔方锁扣和镜框等。智玩专家秦筱春致力于鲁班锁的创新,他将传统的六柱式鲁班锁改进为7柱、8柱、9柱、10柱、11柱、12柱,乃至15柱,并由此获国家专利。鲁班锁锁锁相连,就成了新的组合。秦筱春创作的“井字连方”、“连方塔”就是用多个鲁班锁连接而成。河北安平农民李铁墩甚至用数百个鲁班锁制成了“万啃塔”。这种连接不是简单的堆接和胶接,而是带缺口的复杂插接。
  据美国智力大师马丁·加德纳考证,鲁班锁约在几百年前传到外国。1857年美国出版的《魔术师手册》中就提到了这种玩具。加德纳还采用单元分割法来标示缺口,指出理论上的4096种样式。英文中常用burr(刺果)来称呼鲁班锁。全称是Six-piece burr puzzle,意为“六根刺的刺果拼凑难题”。
  中外艺术家都想到用鲁班锁结构来创作雕塑艺术品。中国秦筱春为北京金融中心设计了“噬嗑”,结构为卦形 ,寓意“汇通天下,成为世界金融中心”。西班牙雕塑家贝罗卡利用鲁班锁结构创作了许多 举世闻名的杰出作品,如《米歇尔像》、《小型玛丽来像》、《向毕加索致敬》等。

费思量的华容道

  华容道故事出自古典小说《三国演义》,说的是刘备和孙权联合,在赤壁一战中,把曹操杀了个片甲不留。曹操只带了十余人马,沿华容小道落荒而逃。埋伏在小道上的关羽思念曹操旧情,放走了他,使他得以逃出华容道。
  后来这个故事成了中国古代一种图形移位玩具的名称。这种玩具是要将一块大图块通过空位移到出口,和华容道故事有些相似。后来根据不同时代的特点,叫法不一,有叫“关羽放曹”的,有叫“曹操逼走华容道”,也有叫“鲁智深冲出五台山”、“赶走纸老虎”、“敢把皇帝拉下马”、“船坞排档”的等等。
  华容道玩具到底成形于何时?目前尚无考证材料。中国最早研究这种玩具的是西北工大教授姜长英,他在1949年出版的《科学消遣》一书中,专列有“华容道”内容。他说,最早看到的华容道实物是在40年代的上海。1952年数学家许莼舫在《数学漫谈》一书中也提到了华容道。1956年武汉出版的《数学通讯》发表过这种游戏的征解文章。上世纪80年代,一些媒体组织过华容道比赛,同时有一些专著出版。
  华容道的诞生,有一个发展演变过程,其雏形应首推中国唐宋时代风行的重排九宫游戏。九宫游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的八卦、河图和洛书,河图和洛书是数学里的三阶幻方,中国古代叫“纵横图”。唐宋时代的数学书中记载有许多纵横图的排法,在此基础上,就产生了重排九宫游戏。现在北京益智玩具专家余俊雄将这种游戏设计成一种“八仙过海”玩具。毛鹏将重排九宫游戏与魔方结合,创制了中华梦幻魔方玩具。  华容道玩具经过多年传播得以定型,其典型样式是包括棋盘和棋子两部分,棋盘有4 5个方格,棋子共10枚,分别占1、2、4个方格,其中最大的一枚棋子被命名为曹操,中号的5枚棋子为刘备的 “五虎上将”,小号的4枚棋子是兵。玩法是通过棋盘的2个空格将曹操调到出口。
  华容道的棋子布局形式多种多样,典型样式为“横刀立马”。名称来历是关羽棋子横着放,关羽武器为刀,故名“横刀”;马超棋子立着放,故名“立马”。一般玩法是要求用最少步数使曹操走到出口。据资料介绍,日本藤村幸三郎在《数理科学》上发表了85步解法,后清水达雄减到83步,美国马丁·加德纳又减到81步。据新四军老战士梁青回忆,当年战士们在休息时也常玩这种玩具,就得到81步的解法。这是最少的步数,也是不可再减的记录。华容道除了“横刀立马”典型布局外,还有其他布局,多达数百种。
  中国古老移图游戏大约在元朝时经中亚传到欧洲。1914年美国智力大师山姆·劳埃德在《趣题大全》一书中,就引进了“中国的文字转换趣题”,这实际上也是一种移图玩具。西方19世纪末广为流行的“移动十五”(The Fifteen puzzle)游戏就是在中国“重排九宫”基础上发明的。华容道吸收了“重排九宫”和“移动十五”玩具的优点,采取了移动10块图形方案,所以英文中讲华容道称作 Chinese Sliding Block(中国滑块难题)。

多彩的棋类

  中国民间棋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长期植根于民间,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有:独子棋、双虎棋、牛角棋、四色棋、五子棋、双步棋、羊拐棋、碗棋、西瓜棋、爬山棋、方圆跳棋、斗狮棋、直棋、圈棋、四季棋、捡石子棋等。秦立新在综合了多种民间棋类的基础上,发明了“智力组合棋”。秦立新在综合多种民间棋类的基础上,发明了“智力组合棋”,这种棋用一副棋子,可适应多种棋盘,下50多种甚至更多种棋,曾获国家专利。

喜庆的四喜人

  四喜人实际上是一种民间美术造型,这种造型采用的是适形造型中的共用形,它是用几何中的形与形的部分重合和借用来造型。这种造型早在原始彩陶艺术中就有。如商周青铜器纹饰中有两只夔龙共用一个身体。敦煌藻井有隋朝时创作的“三兔共耳”图案。“四喜人”的来历传说是这样的。传说明初时江西才子解缙,五岁就熟读四书五经,进京赶考,深得皇帝赏识。皇帝特许他回乡与秀才一起进县学念书。但县学教谕心里不服。一天,教谕想出一个难题刁难解缙,叫他以“风调雨顺出嘉禾”为题作画。解缙画了一幅双头八肢连体娃娃图。教谕大怒:“本县大丰收,你却画个怪物,是何居心?”解缙曰:“九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这是人间四喜,我画的正是 ‘四喜合局’ 呀!”这仅仅是传说,四喜娃最早是谁创作的?虽未有确实的考证,但可以说民间创作,民间流传,民间发展的可能性最大。这从四喜人物图常常出现在我国年画创作中可以看出。清代苏州桃花坞年画的“五子日升”和清代河北武强年画中的“五子十成”都采用了这种构图造型,可以印证。“四喜人”因为喜庆所以流传甚广。在西藏阿里,曾存在一个雄据一方的古格王国,这个王国存在于公元10世纪至17世纪。在王国遗址壁画中就有“四喜人”造型,其形象为“连体力士”“连体龙”。19世纪20年代,火柴发明了。1838年火柴输入我国。1877年中国民族火柴厂在上海诞生。作为火柴标志的火花也应运而生。我国清末民初火花上就有“四喜人”,甚至“四喜猴”的图案。四喜人玩具也是利用连体适形造型法而制出的民间玩具。人们将它摆在家中或挂在身上,以期招来福喜。早在唐代,就有了铜质四喜娃。此外,陶质、木质、玉质、瓷质、泥质四喜娃也纷纷出现。适形造型画在世界其他国家也有发现,美国波士顿美术馆收藏一幅17世纪波斯图,就是连体马。日本古典庭园踏石排列也采用这种造型。西方也有“三个丘比特”和“三兔共耳”连体造型.
  中国古典玩具博大精深,因流传中外、喜者众多而博大,因文明高雅、造型优美、数学底蕴深厚而精深。这类玩具以它开发智力、启迪思维的功能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 本帖最后由 忧天杞人 于 2011-9-30 19:53 编辑 ]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904
帖子
4949
精华
6
UID
6212
性别

论坛建设奖 八年元老

2#
发表于 2011-9-30 19:32:26 |只看该作者
电子书,可以百度书名查找下载链接
未命名.jpg

[ 本帖最后由 忧天杞人 于 2011-9-30 19:42 编辑 ]
转出智慧,玩出精彩。
我的博客http://wyl7830.blog.163.com/
我的QQ:315976744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5Rank: 5

积分
3785
帖子
1771
精华
2
UID
1299208
性别
保密

智力游戏设计大师

3#
发表于 2011-9-30 19:35:28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的帖子

发给我一个电子书好不                ?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2

积分
523
帖子
251
精华
1
UID
40010
性别
保密
4#
发表于 2011-9-30 21:40:35 |只看该作者
这本电子书有点大,17MB左右。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魔方吧·中文魔方俱乐部

GMT+8, 2024-11-5 12:25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