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08-11-11
- 在线时间
- 150 小时
- 阅读权限
- 30
- 注册时间
- 2008-3-30
- 积分
- 676
- 帖子
- 593
- 精华
- 0
- UID
- 26921
- 性别
- 保密
 
- 积分
- 676
- 帖子
- 593
- 精华
- 0
- UID
- 26921
- 性别
- 保密
|
<P><STRONG><FONT color=red size=5>查了查维基百科,找了些资料,我觉得应该了解一下,里面有些内容比较稀奇!</FONT></STRONG></P>
<P> </P>
<P> </P>
<P><FONT color=blue>截取其中一部分如下</FONT></P>
<P> </P>
<P> </P>
<P> </P>
<P><STRONG><FONT color=blue>魔方(英語:Rubik's Cube),在台湾称为魔术方块,在香港称为扭计骰,是匈牙利建筑学教授和雕塑家厄尔诺·鲁比克(Ernő Rubik),于1974年发明的机械益智玩具。根据估计,魔方自发明以来在全世界已经售出了3亿多只[1]。魔方与中国的华容道、法国的獨立鑽石棋同被称為智力游戏界的</FONT><FONT color=red>三大不可思议</FONT>。</STRONG></P>
<P> </P>
<P> </P>
<P> </P>
<P> </P>
<P><STRONG><FONT color=red size=4>起源</FONT></STRONG></P>
<P> </P>
<P> 正如本条目开头所言,最早的魔方是鲁比克教授发明的,但是并不是为了投入生产和娱乐。因为他是建筑学和雕塑学教授,所以他自己动手做出了第一个魔方的雏形来帮助学生们认识空间立方体的组成和结构。在他完成第一个作品以后,转动了几下,发现原本齐整的魔方竟然很难恢复,于是他意识到这个新的发明会很不简单。但是他想不到的是,这个边长不到6公分的玩具竟然会在未来风靡全球,甚至出现了以魔方为道具的运动。</P>
<P> </P>
<P> </P>
<P><BR><FONT color=red size=4><STRONG>流行</STRONG></FONT></P>
<P><STRONG><FONT color=#ff0000 size=4></FONT></STRONG> </P>
<P> 魔方广为大众喜爱是在1980年代。从1980年到1982年,总共售出了将近200万只魔方。1981年,一个来自英国的小男孩,帕特里克·波塞特(Patrick Bossert)写了一本名叫《你也能够复原魔方》(ISBN 0140314830)的书,总共售出了将近150万本。由于魔方的巨大商机,鲁比克教授和他的合伙人一同开发了二阶和四阶魔方,这两个产品同样取得了成功。</P>
<P> </P>
<P> 在中国,魔方是1980年代最抢手的玩具,如同今天孩子们手中的掌上游戏机一样,成为青少年最喜欢的玩具。但是,随着改革开放,越来越多的新奇玩具进入了中国,中国的魔方热潮也在渐渐消退。</P>
<P> </P>
<P> 不过最近几年,中国的非正式魔方社群魔方吧正在努力改变公众对于魔方的看法。魔方不仅仅是小孩子的玩具,更是一种休闲放松的方式,再加上更有刺激和挑战性的竞速、单手拧魔方的玩法,越来越多的人正在重新关注魔方。</P>
<P> </P>
<P><STRONG><FONT color=red size=4></FONT></STRONG> </P>
<P><STRONG><FONT color=red size=4>玩法(<FONT color=blue>其他的我听说过,截取其中一个没听过的,不知道你们知道不??? </FONT>)</FONT></STRONG></P>
<P> </P>
<P><BR><STRONG><FONT color=red size=5><U>最少步骤还原</U></FONT></STRONG></P>
<P><STRONG><U><FONT color=#ff0000 size=5></FONT></U></STRONG> </P>
<P><STRONG><U><FONT color=#ff0000 size=5></FONT></U></STRONG><BR><STRONG>最为艰难的玩法,</STRONG>在这种玩法或者比赛中,不能转动魔方,只能用眼睛观察魔方的状态,然后思考出最少的步骤来解决魔方。虽然还没有人能证明出魔方的最大打乱状态(即需要用最多步骤还原的状态)是什么,但是普遍认为经过50步无规则的打乱,3阶魔方就能达到最大状态,此情况下恢复原状需要23步。目前的世界纪录是<FONT color=red>28步还原,耗时2个半小时</FONT>。</P>
<P> </P>
<P> </P>
<P><BR> </P>
<P> </P>
<P><STRONG><FONT color=red size=4>Fridrich Method(<FONT color=blue>原来CFOP叫这个名字!!!!</FONT>)</FONT></STRONG></P>
<P><STRONG><FONT color=red size=4><BR></FONT></STRONG>Fridrich Method其实是层先的变种,但是由于其归纳出了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所以在记忆量上面要增大许多倍(119个公式),其步骤分为以下几个:</P>
<P>将底层转出一个符合色块分布的十字 (Cross)<BR>同时将底层角块和相对应棱块归位 (F2L,First 2 Layers) 41个公式<BR>最上层利用公式将颜色统一 (OLL,Orientation of Last Layer)57个公式<BR>将最上层侧面的颜色统一 (PLL,Permutation of Last Layer21个公式<BR>现在绝大多数魔方高手都使用Fridrich Method,因为相对于它能达到的速度来说,119个公式的记忆量就显得不多了。</P>
<P> </P>
<P><BR> </P>
<P> </P>
<P> </P>
<P> </P>
<P><FONT color=red size=4><STRONG>著名魔方爱好者</STRONG></FONT></P>
<P> </P>
<P><BR><STRONG><FONT color=blue size=3>中國</FONT></STRONG></P>
<P><STRONG><FONT color=#ff0000 size=4></FONT></STRONG> </P>
<P><STRONG><FONT color=#ff0000 size=4></FONT></STRONG> </P>
<P>Qiu Jiayin<BR>被中国的魔方愛好者暱稱為小丑,他目前在美國居住,祖籍廣東。</P>
<P> </P>
<P> </P>
<P>Chun Hei Wong<BR>香港的魔方高手,最好成绩为17.61秒,目前排在世界第220名。</P>
<P> </P>
<P> </P>
<P><BR> </P>
[ 本帖最后由 AMG 于 2008-5-26 18:02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