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的QQ空间转来的,有兴趣可以去我的QQ空间看看,有没有其他可选的。
先贴我这篇吧,正文开始:
我的第一个魔方……实在不值一提了,讲故事就好。
魔方这东西,比较公认的说法是诞生于1974年,而据我了解,1974年是发明魔方的人,这人姓Rubik给魔方申请了专利,魔方也因为是这个人的发明得到了一个名称——“Rubik's Cube”。
插句闲话,人家欧洲人对人才的重视是个好习惯,你想啊,几乎什么东西最终都是以人命名,例如魔方就是Rubik的方块,物理学的单位有牛顿、焦耳、帕斯卡等等,都是人名。就连品牌也是罗尔斯罗伊斯哥俩的汽车,梅塞德斯小妹妹的汽车,西门子先生的产业从电报做到了沾电器的一切,就连电话铃响起来,在英语里还说“贝尔”叫你呢……
扯闲天的好处就是可以随便聊所有想到的东西,写网文也是这样。不过毕竟文章有个标题,所以还是得说回来。
接着闲话前面的说,国内翻译叫做“魔方”,一不小心把对人家的知识产权的尊重给扔掉了。
真正产品化的魔方直到1980年才出现,当时恐怕没人想到魔方能够流行,更不会想到魔方能够聚集一个小小的群体,甚至有了相应的组织、活动、比赛……
今年流行“山寨”这么一个词,如果拿魔方说事,就得把中国的山寨大旗挥舞到1980年。
前面说了,魔方这东西是有专利的,不过当时Rubik只在他所在的匈牙利申请了专利,并没有申请世界专利。不过也比较奇怪的是Rubik设计的这个三阶魔方的确没有什么专利方面的纠纷,而且很多著名品牌都回避三阶魔方的产品。不过在中国,在80版的山寨文化领导下,魔方早已被大批量仿造,成本低,结构简单,想要仿制出来没有任何难度。
这时候就得插播一下当时中国的消费环境,万事万物都凭票的时候已经过去,好像那时候除了粮票和钞票,已经不再需要其他的“票”,但是物质生活同样并不丰富,所有的家庭几乎千篇一律,去看看回忆那个时代的文章和照片就能知道,说到什么东西,好像只有一个品牌。所以很多家庭都几乎没有自发的购物需求,往往是“别人家里买了什么,咱们也买一个吧”这样的思想占据着所有家庭的消费习惯,经历过那个时代的朋友应该都能有印象,自行车普及的还算早,就不说了,我经历过家家买电视的时代,之后就是电冰箱、洗衣机、录像机……甚至给人的感觉都是一夜之间一个新鲜的东西就普及到了每一家。
我的第一个魔方也是以类似的方式普及到我们家的。也是那种“普及”式的流行,身边不一定是谁买了第一个,然后一传十十传百,迅速变成了人手一个。可惜那时候我还小,具体那个魔方是什么年份买到我们家的也许无从考证了,不过印象中是我上幼儿园的时候,好像还是老爸出差去上海带回来的新鲜玩意。也就是说大约是81、82年的事情,看来我玩魔方也算紧追国际潮流了,毕竟这东西才产品化两年左右,就已经到我手上了。
那个魔方我现在还有印象,塑料的,印象中质感挺好,个子不大,甚至在我童年的印象中它的个子也不大,想来是老爸当时考虑到我个子小——毕竟也就是个3、4岁的小孩,买了一个小一点的,当然也保不齐是小的便宜,这也没必要深究了。
那个魔方的颜色不是贴纸,也不是喷漆,而是一种固化的色彩,不过现在实在想不起来是不是贴片了,在我的印象中,那个魔方应该是每一块上附有一层带有颜色的平面,所以色彩很牢固,这样的外观质感在我现在想来也是很好的。
还得说一个特点,就是那个魔方的表面是雕花的,每一个小块都是双线的米字格雕花,雕花很匀称增强在手上的摩擦力,不会打滑。这么看来,当年的“山寨”,无论再创作还是再加工,都是比较用心的。
别以为我玩魔方是天生的,这里讲讲我玩魔方的全过程,估计你就会有信心去尝试对付魔方了,来看吧。
玩魔方,首先要学会“拧”——就是拿在手里转,我最早拿到魔方就有了这个基础,别的不比,你要是看到魔方都想不到去转它,那就承认自己的智商太低好了,放弃吧。
前面是开玩笑,想来我玩魔方还是有点天赋的,很快就自己发现了在一个魔方的三个维度上,把左右两边各旋转180度之后,得出的魔方相对两面颜色交替的结构。看图:
我管这种形式叫“棋盘”,才幼儿园时期的我就知道拿着这点手艺去显摆,而且还能给别人展示还原,按说一个4、5岁孩子的智商水平能到这样,应该也不算低了。
另外还有一个形式就是“回字”。看图:
这个形式也能轻松转出,不过当时的空间概念还很不合格,经常转成回字之后就还原不回来了,那个时候小小年纪的我也懂得别去丢人,所以从不拿出来这个技巧示人。 嘿嘿,那时候我就这么明白,佩服一下。
既然有转乱的可能,就得想办法还原,这里就要感谢我玩魔方的启蒙老师——我老爸。
关于魔方,我老爸传授了我两个技巧:对一面,以及——拆!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我老爸教会了我拆开之后,按照颜色正确对回原样,这也是我后来会玩魔方的基础。
其实我老爸也是看说明书学会了怎么玩一面,技巧并不难——先把一面对成十字,然后再一块一块地把四个角补上,一面就完成了。
但是完成了一面,并不能满足我做“棋盘”给人显摆的要求,想要变回六面全对,只好依靠拆——当然,还有拆之后的装。
这时候又得赞一下“山寨”的优点了,我那个山寨魔方的内部结构并不是很严丝合缝。当然新的时候可能很紧密,估计我开始玩的时候已经被老爸拆过n多次了,结构上松松垮垮的。我记得当时的拆法是随便掐住一个角,在原地旋转一下就能把这一块从魔方里面抽出来,然后把这个魔方随便转动几下,上面的每一块就掉下来了。
不过你别鄙视我拆,要不是拆,很多玩魔方的基本概念都未必明白。所以现在教“徒弟”玩魔方的时候,第一课就是拆。
通过拆开魔方,一方面可以让人了解魔方的结构:6个面、12个棱、8个角。每种块的特点:面只有一面有颜色,在原地旋转;棱是两面有颜色;角是三面有颜色……
我也是因为拆的过程,渐渐明白魔方恢复六个面的过程中,你需要看的不仅是一个面上的颜色,而是每一块上两面或者三面的颜色,要与对应的中心颜色相同。
只会拆不会装也不行,装的过程,更能认识到魔方的结构:每一块都是唯一的,没有重复,而对应的位置也是唯一的。所以还原魔方的过程并不能看颜色都对了就可以,而是应该把每一块恢复原来的位置。
在漫长的拆装魔方的岁月里,我渐渐认识清楚了这两个问题,这才是日后玩转魔方的基础。
下面应该采用一个电影手法,一个4、5岁的小孩把一个山寨版的魔方抱在胸前,简单几下转成了回字,但是试图还原没有成功,于是决定拆开复原。
镜头从小孩的正面转到小孩的视角(类似游戏《古墓丽影》的视角)这个魔方拆散扔在桌上,一块一块地拼装回去之后,举起这个魔方。镜头再转回来,这个小孩已经12岁了。
这个时间的跨度一点也不突然,真的,在我心目中,幼儿园时期和小学六年级那个暑假之间,对于魔方的记忆是完全空白的。
也许是因为没有什么具体的事情值得去记忆,所以也许这期间还在玩,但是没有什么可以被记忆的事情。
这个时间跨度之后,就是我六年级毕业的那个暑假。这个暑假有三个事情值得回忆:第一,在我的历史中第一个没有假期作业的暑假,这个条件大家都一样,没必要说了吧。第二,我们家搬家,嘿嘿,就这一事情,让我学会了骑三轮车,没骑过三轮车的朋友可以试试,真的不像你想象得那样简单。第三,因为搬家,找到了一个简陋的纸条——当年老爸买魔方时,附带的一个“魔方秘籍”。
如果你跟着我的思路看这篇文章,估计现在的你和我当时一样兴奋,对我来说的确跟看到了《葵花宝典》一样——当然,不是要自宫啊。虽然将近6年的时间里面我没有过什么关于魔方的记忆,但是不知不觉地,在这六年时间里面,我手中的玩具有了些许变化,从原来的飞机坦克小汽车,变成了华容道鲁班锁九连环,当然对魔方的想法一直也没断过。
所以依靠这个简单的说明书,我按部就班地去操作,终于让魔方在自己手里恢复原状了。
告一段落吧,我的第一个魔方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了。
严格地说,我的“第一个”魔方不止一个,印象中前后玩过几个不同的,不过还是对我所描述的这款“第一个”印象最深刻,一方面是因为它陪伴了我的启蒙教育全阶段,另一个原因就是它也是我所有魔方中付出最多、牺牲最大的——别的不说,反复地拆装早已让它变得松松垮垮,甚至稍微用力大一些都会让它散架,但是当年的我就是看着那本残破的《葵花宝典》,把我“宫”过n多次的这个魔方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操作,让我记住了每一步的作用、原理、操作,把魔方一次又一次地还原。
“第二个”,概念有点乱,就像前面说“第一个”也不止一个一样,我的“第二个”魔方,很有趣,是三个。
这个故事还得说回小学,好像还是六年级的那个暑假。
[唱]一九九零年 那是一个夏天 有一位小学生 把魔方的六面还原在手里面
嘿嘿,自己找调去吧,找错了的自己去面壁。
也是在那个暑假,电视上曾经播出过一次魔方比赛,当然当时的比赛成绩和现在比简直是小儿科,或者说还不如我现在的水平呢,不过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节目最后,滚动了一些图片,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魔方,有乱的、整齐的、各种图案的,其中有一个让我多少年以来印象深刻的就是每边四个的——当时我还不知道那叫四阶。
人啊,就是一个毛病,不懂得时候有个念想,明白了之后就失去兴趣了,可以说从六年级那个暑假玩转了魔方之后,这个东西我就失去了更大的兴趣,成了闲置。
再来一段电影剧本喜欢么?少废话,不喜欢我也这么写。
一个魔方在一个少年的手中被转来转去,时而整齐,时而打乱,时而散落一地后被这个少年捡起来所有碎块重新组装好,而背景的画面在飞速地流动,这个少年也在逐渐长大,转眼间,就到了2008年。
嘿嘿,这个时间跨度更大,前面那次是6年,这次是三倍,18年。
[唱]二零零八年 眼看就要过年 有一位年轻人 想起魔方这东西好玩也新鲜
的确,08年春节前没多久的时间,不知道脑子里哪根弦搭错了,忽然想起了18年前看的那个节目,那个每边4块的魔方。
以前买东西得满大街逛碰运气,现在呢?有了网络,有了电子商务,有了搜索引擎。
很快,我查到了这种魔方叫做四阶,而且四阶魔方并不新鲜,在普通的三阶魔方之外,已经有二阶、四阶、五阶等不同的设计,当时还没玩得太深入,所以只找到了两个品牌,一个叫东贤,另一个叫Rubik。当然也了解到Rubik就是发明魔方的人,所以这个品牌更吸引我,但是考虑到当时查到的价格,东贤的2、4、5一套大约300多元,而Rubik那一套需要近千元,所以考虑到我的目的就是新鲜,所以觉得买一套便宜的先玩着。
先看下图吧:下面依次是东贤2、4、5阶魔方,看图还是比较直观。
常在网上买东西的朋友都知道,到了春节前的阶段,送货往往会比较迟钝,但是我的运气还不错,这三个魔方,春节前就到我手上了。 下面就是我把春节的假期完全投入进去研究这一套魔方了。
二阶的比较简单,有了三阶的基础还算好处理,很顺利就搞定了。而玩四、五阶,开始我的想法是跟三阶一样一层一层玩,但是实际玩起来发现思路并不对,后来了解一个叫做“降阶法”的办法,简单形容就是把四阶魔方中心的四块组合好,再把边上的两块按照颜色组合好,这时候的魔方就可以理解成一个中间宽,两边窄的三阶魔方,玩法就基本一致了。
后来,用同样的方式又解决了五阶,玩魔方的探索之路告一段落了。
虽然至今也没开始对速度发起努力,但是我的收藏之路就从这里开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