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21-2-17
- 在线时间
- 201 小时
- 阅读权限
- 40
- 注册时间
- 2008-10-27
- 积分
- 1016
- 帖子
- 393
- 精华
- 4
- UID
- 57388
- 性别
- 男
![Rank: 4](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 积分
- 1016
- 帖子
- 393
- 精华
- 4
- UID
- 57388
- 性别
- 男
|
原帖由 cube_master 于 2009-4-21 01:10 发表 ![](http://bbs.mf8-china.com/images/common/back.gif)
错了,到现在为止所有会员都是自由加入,而不是因为认识站长而加入的。
另想请教一下,为什么佳能的相机不及尼康?
哈哈,有老大带队我就敢随便说了。
这篇文章里面的内容早就在我脑子里面了,而且跟很多朋友都聊过其中的一部分,但是一直没有形成过文字,因为对我来说找不到发布的空间,既然咱们这里的老大问到,我就组织一下写出来。
不过麻烦所有看到的朋友一件事情,看到了,了解了就好,不要把我这篇文章转出去,特别是不要放到一些关于摄影的论坛里面,甚至最好不要让任何玩摄影的朋友来看。我不想被那些挺C的朋友们追着骂。
麻烦配合一下,谢谢。
应该说,在数码单反领域,注意强调数码二字,Canon的确在某一段时间内超过Nikon,这主要是因为在数码单反诞生及开始发展的一段时间内,Nikon无论技术基础还是研发力量,甚至重视程度,在数码领域都远远不如Canon。
不过,如果回到胶片相机的时代,或者按照我的习惯说“机械相机”的时代,Nikon的位置是Canon无法比拟的。
基础的优势造就着Nikon现在“翻身”的可能,要知道,数码单反相机的技术重点主要在三个方面:1。镜头成像,2。机身机械、电子控制等方面,3。成像元件。我来分别说说:
镜头成像:应该说Canon和Nikon的相机产品都只是他们光学技术的一部分,而镜头成像主要是依靠光学技术,那咱们就比较一下他们的光学技术:Canon的光学技术主要运用在OA(办公)设备中,如传真、复印、扫描等,此外还有部分医用成像产品,就是说Canon的光学技术主要应用于成像。Nikon在光学领域,利润最高的产品叫做“光刻机”,在全球市场上的目标用户只有两家——intel和AMD——生产CPU的工艺设备。可以想象,在几十平方毫米上刻蚀千万级的电路,对光学技术精度要求是什么程度。
当然,我这么说也有些极端,光刻机那个精度水平的技术也不会运用到相机的镜头上。不过,从另一个侧面就可以了解,Nikon的镜头技术还是远远领先于Canon的。
机身技术:虽然相机已经全面的数码化,但是在单反领域,还有很多依赖机械技术的部分,其中一个焦点就是快门帘。别的不说了,当年世界闻名的Nikon F5就是一个极致,快门动作加过卷操作,可以达到每秒4张的连拍速度——要知道135胶卷只有36张,9秒钟一卷。而至今连拍的记录仍然被Nikon所垄断,D3的连拍速度可以达到11张/秒。别给我比Casio F1,那个所谓的60张是电子快门,D3的11张是机械快门,有兴趣我可以另外给你讲这两种快门的区别。
机身技术还有一个电子方面,早期机械相机的时代,机身只需要完成快门的动作就可以,而现在的数码单反需要对成像进行处理,目前普遍的方案就是将感光元件捕捉到的画面在相机内进行锐化、色彩搭配等处理。曾经有段时间Canon大肆炒作“DIGIC”芯片,说是自己特有的技术,其实所有的数码相机,无论单反还是卡片,都需要这样的处理,不过Canon把这个作为一个宣传的噱头而已。不久,Canon为DIGIC推出了升级产品2、3、4。但事事实上,其实Nikon也早就建立了自己的ExPEED系统,其中和DIGIC比较大的差异是ExPEED的扩展性很强,只需要“双处理器”或“多处理器”的方案就能大幅度提升性能表现和应用空间,如果没记错的话,D3、D3x里面的ExPEED芯片都是两片,其他产品大多只有一片。因为这个芯片的应用表现没有什么最终的可比性,但是可想而知,从相机的成本上,多装一片ExPEED和再开发一个下一代的DIGIC,谁的成本更低?
成像元件:如果说在2006年(含)之前讨论成像元件还有价值的话,现在应该说成像元件的讨论意义已经不大,而在我看来,恰恰是因为成像元件的市场变化,注定了Canon走上下坡路。
2006年这个时间分段可能不是很精确,但是2006年的确是一个分水岭,在此期间,CCD和CMOS两项技术的比较,以CMOS的技术瓶颈被突破,能够实现更大的象素密度而获取成功。
昨天还和时空聊相机,他还对CCD和CMOS说出了之前的概念——CCD>CMOS。没办法,普通用户就是有这样的信息滞后性。就像关于买电脑,2003年以前我力挺DIY的时候,大家都喜欢买品牌机;但是2005年之后我力挺品牌机的时候,大家却都喜欢去中关村攒……没办法,认识到一个事实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是无论市场还是技术,很有可能在这个认识的时间周期过后,产生了很大的变化。
目前在成像元件市场上,可以说是CMOS一家独大,国际上主要的CMOS生产商,应该说只有SONY一家,06年浙江那次大范围召回事件就说明了这个事实——那么多品牌用的CMOS都是SONY产的。当然还有另一家,Canon。
Canon一项宣称自己有CMOS技术,并且借此宣称自己拥有数码相机的全套技术,要是从这个角度比,SONY现在也是这个状态,但是SONY的单反……算了,说点好话吧,人家定位是女人机,让不会摄影的人用的,好歹还能靠一些单反固没有的功能获得相应的用户。(你没看错,我说的就是“固没有”,就是说SONY让单反更加傻瓜,甚至更卡片。)
目前,Canon与Nikon相比,唯一的优势也就在于CMOS,从1Ds Mark III到D3x,Nikon用了1年多的时间才追上Canon的最高像素,不过Canon也表示已经有了将像素再提升一倍的实力,很可能今年9月就推出1Ds Mark IV,把像素提升到4千万级。但是,我说一句,那么高的像素,有价值吗?
透露一个大家可能都没有关注的信息,其实Nikon也有自己的CMOS专利,不过这个技术还没有量产,这个技术的特色在于将原来CMOS面板的色彩分割集中在同一点实现,这样可以保证每一个像素点的精确,而且,可以直接在相同条件下将像素数提升至原有的3倍……
公正点说,目前Canon的像素优势还是有的,当然无论Canon还是Nikon,技术储备也是有的。
总结一下,Nikon拥有光学技术优势和机身技术优势,而Canon只有成像元件优势,从2>1就可以理解谁更强了。再说,盲目追求高像素也不是摄影的要求,千万级像素普及后几乎成了一个瓶颈,没有进一步的提升就是这个道理,毕竟实际使用的价值不大了。
在技术基础之外,我还想讨论两个方面:1。人性化设计,2。做产品的态度。
其中人性化设计是我最喜欢讨论的。
咱们说几个基本设计,还是3条:开关、握把、拇指拨轮(盘),总结之后再讨论一下握持和单手操作。
Nikon的开关设计在快门按钮上,在我看来一般人都用食指操作快门,而食指的灵活性可以让你自由进行开关及操作,手头有Nikon的可以试一下,没有的话可以考虑到市场上用真机试一下,就明白这种感觉了。Canon的开关在相机背面,拨轮旁边。拿起相机估计你想不到一个用右手开机的动作,所以Canon开机必须依靠双手操作。
来,咱们想一下使用单反相机的标准姿势:右手握住相机握把,食指停留在快门上,左手托举镜头——你怎样给Canon开机?必须把左手拿开,拨动开关后再举起镜头。
咱们这里都是玩魔方的,按照速拧的说法,这里必须“发呆”一段时间。OK,假设你拿着一个关机状态的相机,忽然看到前方的画面你想拍下来,使用Nikon,在你举起的同时就已经完成了开机动作,快速抓拍你想要的画面。然而Canon则需要先举在胸前开机,再端起来——估算一下,我刚试了一下两种动作需要的时间,Nikon大约0.8秒,Canon大约1.7秒,两种方式大约相差1秒钟的时间——好像一列和谐号已经开过去了。
关于握把,这里的说法比较主观,仅代表个人观点。(并且不接受质疑)
如果让我评价,Nikon的握把是窄深的,Canon的握把是浅宽的,所以在握持舒适度上,我评价Canon永远是“女人机”——也许手小拿着还合适。
常年使用Nikon,我养成了一个坏习惯——用右手的四个手指勾住握把,大拇指根本不需要用力“攥”住相机——放心,肯定不会掉。但是Canon就不行了,那个浅宽的握把如果不攥住,很容易从手中滑落,所以我用Canon的时候一定是把它挂在胸前的。这也是我前面估算时间所使用的状态,Nikon挂在手里,到开机举起拍照,与Canon挂在胸前,开机并正确握持举起拍照——某些程度上,携带的方式也需要考虑进去,不是吗?
拨轮(盘):这也是我比较诟病的一点,我真不理解Canon为什么采用盘子的设计,大幅度占据机身背板面积不说,操作的舒适感并不好。
还是从魔方说,问问谁拧魔方用大拇指操作?大拇指在实际生活中,起到的作用更多是配合,而不是功能,例如做R或R‘的时候,是大拇指与食指配合,用手腕转动进行操作。或者,F或F',看看你是不是能用大拇指独立进行?
相机也一样,使用Nikon的拨轮,拨轮的位置就在你正常握持相机时,大拇指所在的位置,你的大拇指只需要在15度夹角内左右运动就可以操作这个拨轮。而如果使用Canon的盘子,你首先要把大拇指逆时针旋转90度,成水平状态,上下方向进行调节——这时候你的虎口完全打开,这个姿势想着也难受。
更关键是关于竖拍,人家Nikon舍得提供两套4个拨轮,Canon就变成了两个拨轮加一个盘子,节约成本啊!
前面预告了,单手操作。
还是从大拇指说起,大拇指是起到握持作用最重要的手指,拿着Nikon的时候,只需要大拇指指尖的操作就可以进行使用,指跟的力量可以完全用于握持相机,所以如果镜头不时太长太重的话,再不会产生抖动的前提下,单手操作是可能的。不过在Canon上面,你的大拇指需要在水平方向运动进行调节,所以需要指跟同步运动,影响握持的力量,当然,单手操作的可能性也有,不过稳定度、舒适度都不如Nikon。
最后说做产品的态度,点到为止。
Canon的产品质量问题简直是举不胜举,但是最让我反感的是机械结构的故障。按说机械结构应该是最稳定的,毕竟无论Nikon还是Canon,在机械相机领域都发展了几十年,但是Canon出现的很多机械故障是在让人难以接受,例如前一段时间爆出的5D掉反光镜的问题,据后来查实,这是因为Canon对某些批次机器的反光镜采用双面胶粘合——动动脑子就知道,这么频繁运动的部件上,双面胶的强度……
原谅我说个脏字:尻!这就是态度!
当然,相机无完相机,Nikon也不是没有缺点的,但是在我看来,技术、人性化设计等方面,Nikon的产品明显强于Canon,所以我力挺Nikon。
也许,作为一个和两个品牌都没有关系的人,我的话还算中立——我既没买Nikon,也没买Canon,但是他们的产品我一个也没少用,虽然喜欢可能是主观的,但是喜欢的原因却是客观的,所以拿出来分享。
再强调一次,我懒得跟那些挺C派争,别转。
==========
谢谢!很长的文章,要慢慢消化。 |
-
总评分: 经验 + 10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