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24-11-21
- 在线时间
- 9226 小时
- 阅读权限
- 20
- 注册时间
- 2005-1-31
- 积分
- 18050
- 帖子
- 16478
- 精华
- 9
- UID
- 449
- 性别
- 男
- 积分
- 18050
- 帖子
- 16478
- 精华
- 9
- UID
- 449
- 性别
- 男
|
“O特”的实质是两个(单个的)棱块交换位置(紧挨着的两个边棱块交换的同时必定都翻色,边棱块不可能就地翻色),一个二交换就意味着棱块簇切换一下奇偶性——原来偶态变成奇态;原来奇态变成偶态。
表层一转90°,棱块位置有变,但却是两个四轮换,这样的变化,棱块簇态性不变。(表层一转90°,角块簇切换态性,心块簇也切换态性。)
内层一转90°,棱块有一个四轮换,所以棱块簇切换一下态性。内层180°转,棱块态性不变(因为有两个二交换)。(内层一转90°,心块簇有两个四轮换,态性不变。)
内层累计奇数次90°转,棱块簇态性切换;内层累计偶数次90°转,棱块簇态性不切换。这切换不是最后一下子切换,而是内层每转一下90°,就切换一下。
角块簇和心块簇的态性变换是绑定的,且与棱块态性变化无关;棱块簇的态性变换是独立的,不受角块心块态性变换的影响。
我想,不管早发现晚发现“O特”,由于“O特”的实质是棱块处于奇态,要解决“O特”总是需要累计做奇数次内层90°转的。大概具体解决方法有讲究,别等到最后不得不用“单翻棱”的15步公式才好。至于如何解决法好,我就说不上来了。
[ 本帖最后由 乌木 于 2012-3-7 14:27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