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24-9-2
- 在线时间
- 428 小时
- 阅读权限
- 40
- 注册时间
- 2009-7-2
- 积分
- 1752
- 帖子
- 467
- 精华
- 17
- UID
- 101485
- 性别
- 男
- 积分
- 1752
- 帖子
- 467
- 精华
- 17
- UID
- 101485
- 性别
- 男
|
本帖最后由 勺子 于 2018-3-18 17:54 编辑
--以下内容为澄清理论概念,不感兴趣可以跳过-- 1.理论概念澄清
这一节要强调的是联想记忆法用在三盲时的性质问题。由于联想记忆法大部分时候是和定桩法结合在一起用,但实际上现在大部分人用的记角读棱的角块联想记忆法,是和地点没有关系的,纯粹是编故事,将编码词联结,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这到底还是不是记忆界说的联想记忆法了?经过和王宇欣大神的讨论,他提到了短期记忆中的组块法(Chunking),并且推荐了一本参考文献,讨论后论基本可以确定我们常说的“记角”其实应该是短期记忆法中的“组块法”。以下内容引自心理学入门经典教材《心理学与生活(第16版)》:
组块(chunking)是一个有意义的信息单元(Anderson, 1996)。块可以是单一的字母或数字,一组字母或其他项目,或者甚至是一组单词或一个完整的句子。组块(chunking)是一个重新组织项目的过程,基于相似性或其他组织原则进行组织,或者基于存储在长时间记忆的信息将它们组成一些更大的模块(Baddeley, 1994)。
看看这样一个由20个数字组成的序列中你能发现多少个块:19411917186518121776。如果你把这个序列看做一列无关数字,你会回答“20”,而如果你把这个序列劈为美国历史上的几次主要战争的年代,你会回答“5”。如果你做了后者,那么你会很容易在快速扫视之后按正确顺序回忆出所有的数字。如果你把它们看作20个无关联的项目,就不可能在短暂呈现后将它们全部回忆起来。
通过上面这段描述可以发现,我们平时“记角”时用的类似于编故事的方法,其实就是“组块法”而已。只不过我们组块时是先将字母按照联想词的方法转化为具体事物(如MT=馒头),接着再将具体事物组块(如FGMT=梵高吃馒头),可以理解为进行了两次组块操作。第一次组块组合种类可控,比较容易,第二次组块变化较多,难度较大。
由于角块编码长度不长(平均4组),所以用在角块上的组块法初期练习时可能还需要图像辅助,练到后期可能是组块法和复述法(读音法)综合使用的方法,能通过读记下来的就直接记,感觉记不下来的再进行组块操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