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后登录
- 2024-9-2
- 在线时间
- 428 小时
- 阅读权限
- 40
- 注册时间
- 2009-7-2
- 积分
- 1752
- 帖子
- 467
- 精华
- 17
- UID
- 101485
- 性别
- 男
- 积分
- 1752
- 帖子
- 467
- 精华
- 17
- UID
- 101485
- 性别
- 男
|
本帖最后由 勺子 于 2020-5-5 01:37 编辑
1.2 打乱分析
情况1很简单,这里举2个例子:
例1.1:D2 B U' L U2 F2 D' R U2 D' F2 R2 U2 F' L2 U' F2 R
正常编码:WN #HP R*F YE CJ LT C
来看一下这串编码,在遇到第一个小循环时(*所标明的编码),UR位置已经被编码(#所标明的编码),所以这一情况属于情况1,正常处理即可。(最后剩的编码可以选择加编码G,也可以选择setup到G,也可以进阶学习对应的奇偶公式,处理方法很灵活。另外在有翻棱的时候还可以用翻棱编码法处理翻棱。)
例1.2:F2 L2 D' R2 B D L' F2 L' F U L D2 R F2 D2 U' L
正常编码:WD LI QE* TZ S
这个情况在遇到第一个小循环时(*所标明的编码),发现UR位置本来就是还原的,所以这一情况属于情况1,正常处理即可。(注:如果UR位置是原地翻色状态,处理方法很灵活,但初学还是正常处理即可。)
下面是情况2,循序渐近地用4个例子讲解:
例1.3:D2 U F2 D' R' D B2 R2 B2 F2 U2 L2 R B2 U2 R2
正常编码:SE CQ W*G IM
这是有一个小循环的例子。在首次遇到小循环时(标注*处),UR位置还没有还原,则借位UR。由于只有一个小循环,所以最后自然剩下UF-UR互换。
例1.4:B' R2 U B2 F2 R B' F2 R2 B' L2 F' R2 U' L2 R B'
正常编码:KC* GQ NZ SG# EO JX E
固定借位:KC* GQ NZ S#E OJ XE G
这是有两个小循环的例子。在首次遇到小循环时(标注*处),UR位置还没有还原,则借位UR位置。正常编码在第二次遇到小循环时(标注#处)是先还原G再去借位,这样编到最后的棱块编码完全是随机的。而固定借位法则是第二次遇到小循环时,不去动UR位置的缓冲块,而是直接找另外一个位置去借位。以此来保证最后会剩下UF-UR互换,并且编码长度不变,不会因为最后强行加一个G编码而造成多一组编码。
以下是情况1的特例:(蓝字部分由20200505更新,感谢欧阳韵奇、彭永强和王逸帆的讨论发现了之前教程的Bug)
例1.5:B2 U' L F2 U2 L' D R' U' L' R' U R D2 R2 D
正常编码:CQ WI MG# *ES E
这还是有一个小循环的例子,但是稍有不同,UF已经在UR位置了,这种情况大家还按照正常编码处理即可。因为按照观察的顺序,编码过程中我们还是先观察到了UR棱,再有借位行为的。
而对于这种情况还有一种可选的其他方法,固定借位法本来的目的就是让一半的情况都可以剩下UF-UR互换,而这个打乱刚开始缓冲块就在UR位置并且色相正确,所以处理方法还是不动UR位置,直接去找下一位置借位。编码方式如下:CQ WI M#E SE G。只要UF块已经在UR位置了,那么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不必再把它编出来了。
例1.6:B' R2 B U2 R2 U' L' D' B' U' B' R2 U' L U2 F' U F'
正常编码:CR XJ NH# ES E
这是一个情况1里的另一个特例。初始状态就是缓冲块在UR位置并且色相错误,按照正常编码方法处理即可。
固定借位法的本质就是小循环借位到UR位置之后缓冲块停在UR再也不动了,如果是只对方法应用感兴趣的人看到这里就足够了。这一方法虽然听上去复杂,但是实际需要优化编码方式的情况只有50%,如果理解了原理练习起来可以很快熟练。如果看我这篇帖子没看懂,我和鲁曦讨论之后他也经过自己总结形成了一篇文章,可以去看一下他的讲解思路,链接如下:http://tieba.baidu.com/p/5876618466?pid=121938511459
目前比较成熟的奇偶优化方式是棱块编码用这章讲的固定借位法,角块编码学习翻角编码法处理即有奇偶又有翻角的情况(这一方法在2.2章的例1.3中讲过,不会的一定要看一下,这个方法很重要),另外再学习固定两个棱块前提下的21条角奇偶公式(UFR一般固定UF-UR,UFL一般固定UF-UL)。总结一下就是:初级奇偶优化 = 固定借位法+翻角编码法+21条角奇偶公式,用这套方法至少可以保证sub30之前奇偶处理起来都会很舒服。
另外,如果想再延伸拓展一下可以看第3节,第3节讲了一些固定借位法的延伸应用和优化。第2节先来看具体分析一下为什么要用固定借位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