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方吧·中文魔方俱乐部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魔方
查看: 13509|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程] 反编法处理奇偶变换【三盲体系】 [复制链接]

Rank: 4

积分
1752
帖子
467
精华
17
UID
101485
性别

八年元老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3-3 17:52:0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勺子 于 2018-3-16 17:48 编辑

手机或平板排版字太大的魔友,请拉到最下方选择“电脑版“页面,即可解决。

三阶盲拧知识体系总纲链接:

http://bbs.mf8-china.com/forum.p ... p;extra=#pid1931231

前言



       “反编法处理奇偶变换”出自北美很多三盲选手的做法。他们的角块缓冲块在UBL,记忆过程中先观察角块,如果有奇偶则将棱块UB-UL反编,完成棱块之后的效果是只剩UB-UL这两块互换。此时由于奇偶的其中三块在UBL角UB棱UL棱这三个位置,它们三个位置连在一起,所以剩下的角块奇偶面则可以通过RDF这三个面自由setup,并且公式以Y-perm与J-perm为主,几乎可以做到不背新公式就可以很灵活的完成奇偶。
       受此启发,如果记忆过程中先观察角块,那每一种角块缓冲都可以采取相同的思路来处理,只是具体操作问题。原则就是一定要选好棱块的位置以便于角块setup,先以DBL-UF缓冲为例,棱块反编位置选择DB-LB (M⇔X、N⇔W),再以UFR-UF为例,棱块反编位置选择UF-UR (A⇔G、B⇔H),分别对比反编法与常规法的编码长度。本章节举例较多,主要是为了对比编码长度,如果感觉太麻烦对其中原理不感兴趣,实际上看1.1和2.1再配合最后的总结就可以学会反编法了。(关于棱块M-X交换,角块O和任意一个角块交换的奇偶公式见最后的附表1。)
       另外建议sub60之后学习这一方法,如果没sub60非要学也可以,前提是棱块借位处理小循环时比较流畅,不会停顿找块,因为涉及到小循环时反编法会稍微复杂一点。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收起 理由
cube_master + 20 很给力!

总评分: 经验 + 20   查看全部评分

Rank: 4

积分
1752
帖子
467
精华
17
UID
101485
性别

八年元老

2#
发表于 2018-3-3 17:52:4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勺子 于 2018-3-16 15:30 编辑

1. DBL-UF举例以及编码长度对比


1.1 U F B R' D' U2 B F R2 D' B U' F L R' U2
. 全奇偶公式编码方式:(基于奇偶22*21公式完全公式化)
XE,HP,NS,ZD,RJ,奇偶A-L.【棱块编码为5组】
b. 常规奇偶编码方式:(DBL-UF中一般棱块固定在E)
XE,HP,NS,ZD,RJ,LE奇偶A-E.【棱块编码为6组】
c. 棱块反编编码方式:(红色为反编编码)
MT,YC,QI,KH,PW,FG,奇偶M-X.【棱块编码为6组】
       首先在缓冲位上看到编码X,由于MX反编所以将其编到M并从位置M继续编码。接着在位置P上看到编码N,由于NW反编所以将其编到W并从W继续编码。这一例在编码长度上比较正常,MX在同一循环中(在常规法编码下)并且MX都不在原位以及互换位,反编法和常规法的编码长度一样。

1.2 R F L D U' B R2 L' U R2 F U L D R' L2
a. 全奇偶公式编码方式:
TQ,CL,FX,MH,奇偶A-Y.【棱块编码为4组】
b. 常规奇偶编码方式:
TQ,CL,FX,MH,YE,奇偶A-E.【棱块编码为5组】
c. 棱块反编编码方式:
TQ,CL,FM,HY,奇偶M-X.【棱块编码为4组】
       反编法具体过程不再详述。在这一例中MX这两个块在同一循环中,并且编码M已经在位置X,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这种情况下,反编法的编码数比常规法少1组。

1.3 B' L2 B U2 R D2 L2 U' R2 F' D U F' U F' D U' R
a. 全奇偶公式编码方式:
TQ,CL,FH,YG,MX,奇偶A-M.【棱块编码为5组】
b. 常规奇偶编码方式:
TQ,CL,FH,YG,MX,ME奇偶A-E.【棱块编码为6组】
c. 棱块反编编码方式:
TQ,CL,FH,YG,奇偶M-X.【棱块编码为4组】
       在这一例中MX两块仍在同一循环中,但是比较极端的是编码M在位置X、编码X在位置M,两块均在互换位,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反编法编码长度要比常规方法少2组。但是这种情况出现的概率比较低,只有0.75%。

1.4 R D B' L2 U D' L' B F L2 D' F2 B R' L U' D' B
a. 全奇偶公式编码方式:
G+K+,FJ,MO,IQ,XY,奇偶A-Q【棱块编码为5组】
b. 常规奇偶编码方式:
G+K+,FJ,MO,IQ,XY,QE,奇偶A-E【棱块编码为6组】
c. 棱块反编编码方式:
G+K+,FJ,XY,QM,OI, 奇偶M-X【棱块编码为5组】
       在这一例子中,MX在不同循环中,可以看到反编法的编码长度仍然比常规法编码长度少一组,原因是小循环。在常规法中,可以看到Q-X-Y这三块处于一个独立的循环,处理时是需要一组编码将小循环与当前的循环连接起来的(之前用扑克讲解盲拧原理的视频里提到过一次)。但是反编法由于把MX互换,编码时MX被连接了起来,在反编法中不存在这一个小循环,所以编码比常规法要少一组。

1.5 R U2 L' D' L F' R2 B' D B' U' B' D' U' B' R F
a. 全奇偶公式编码方式:
EQ,XY,奇偶A-Q【棱块编码为2组】
b. 常规奇偶编码方式:
EQ,XY,QE,奇偶A-E【棱块编码为3组】
c. 棱块反编编码方式:
EQ,MX,YQ,奇偶M-X【棱块编码为3组】
       为了方便对比,这个打乱是通过上一个打乱做了一个公式做出来的。可以看到常规法编码下MX在两个循环中,正常应该比常规法少1组编码,但这一例中M归位,此时就相当于需要再多加一组编码将M调整到X,所以反编法编码长度和常规法一样。

1.6 U2 F2 R2 D' R2 U' F2 U2 F' D2 F' D' U' F D' R2 F R2
a. 全奇偶公式编码方式:
EQ,JY,奇偶A-Q【棱块编码为2组】
b. 常规奇偶编码方式:
EQ,JY,QE,奇偶A-E【棱块编码为3组】
c. 棱块反编编码方式:
EQ,JY,QM,XM,奇偶M-X【棱块编码为4组】
       为了方便对比,打乱依旧是做出来的。这一例子和1.3一样,也是比较极端的一个例子,出现概率很低(0.75%)。1.3是反编法相对长度最短的情况,这个例子是反编法相对长度最长的情况。原因也显而易见——MX两块均归位,需要加两组编码调整,相当于多出现了一个小循环。这种情况下反编法编码长度比常规法多1组。(实战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可以临时选择常规法做奇偶,来避免多一组编码。)

1.7 编码长度对比总结
       下面对这一问题做一个复杂的总结,可能总结得不全面,大家如果找到更简洁或更精准的描述可以讨论一下。假设正常全奇偶的方式编码长度为5组,那么对于常规法来说,如果忽视循环结束后缓冲块正好在E的情况,那么编码长度应该是6组。对于反编法来说,根据MX是否在一个循环,以及MX的位置,反编编码长度结果如下:
反编编码数量.png
       在实际使用反编法的过程中发现,反编法其实有利于编码长度的稳定,因为在小循环较多的情况下MX不在同一个循环的可能性比较高,容易出现反编法比常规法编码长度短的情况。虽然把不同情况对编码长度的影响都总结完了,但这6个例子的概率并不是相同的,目前只是从直觉上来说觉得反编法的编码方式更优,实际上对比这两种方法需要大量随机情况的对比,以后有时间会编程做一下,然后把结果发上来。

       后续:热心魔友唐龙帮忙做了编程统计的工作,详见他的帖子三盲不同方式处理棱块奇偶编码长度对比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4

积分
1752
帖子
467
精华
17
UID
101485
性别

八年元老

3#
发表于 2018-3-3 17:54:0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勺子 于 2018-3-3 18:25 编辑

2. UFR-UF举例以及编码长度对比

2.1 U F B R' D' U2 B F R2 D' B U' F L R' U2
a. 全奇偶公式编码方式:(基于奇偶22*21公式完全公式化)
XE,HP,NS,ZD,RJ,奇偶A-L.【棱块编码为5组】
b. 常规奇偶编码方式:(UFR-UF中一般棱块固定在G)
XE,HP,NS,ZD,RJ,LG,奇偶A-G.【棱块编码为6组】
c. 棱块反编编码方式:(红色为反编编码)
XE,DR,JL,GO,MT,YC奇偶A-G.【棱块编码为6组】
       AG反编的本质实质上和MX反编一样,就是把A看作G、把G看作A,但是由于涉及到缓冲块可能有些人会不太理解,说详细一点就是将缓冲块A看作普通色块G,而将色块G看作缓冲块A来借位。比如这个例子里在位置E看到色块H,这时就把H当作缓冲块借位到编码D,如果再另外有小循环处理方式一样。接着在位置L看到色块A,这时把A当作G编码到G并从位置G继续编码。以上就是AG反编的编码方式。
       这里有人可能会有疑问了,这样常规法和反编法的结果不是一样的么,最后奇偶都是AG互换?确实是这样,但反编法的主要优势仍然是在编码长度上,这一例子AG在同一循环中,比较正常,所以编码长度一样。


2.2 D' R2 U F2 D2 R F' B R2 U2 F' B' D' L2 R' F2 L2
a. 全奇偶公式编码方式:
SE,CQ,WG,IM,GO,YK,奇偶A-O.【棱块编码为6组】
b. 常规奇偶编码方式:
SE,CQ,WG,IM,GO,YK,OG,奇偶A-G.【棱块编码为7组】
c. 棱块反编编码方式:
SE,CQ,WG,IM,OY,KO,奇偶A-G.【棱块编码为6组】
       这个例子就很有意思了,可以看到在常规法中编码是7组(浮动缓冲技术不在讨论范围内),原因还是小循环。A和G不在一个循环中,反编就相当于把AG所在的循环连接了起来,可以少1组编码。
       但是其实常规法如果这样来编码——SE,CQ,WK,OY,KG,IM,奇偶A-G,编码长度会是6组,原因还是小循环,这里不展开说明原因了,多用不同借位编几次就能明白。但是实际编码的过程中不可能预知小循环的情况,不可能看到7组编码之后再回头重编一个6组的编码,而反编法则不会有这个问题,无论怎么去借位,在这个例子中编码长度都是6组。所以说反编法可以让编码长度更稳定,小循环越多,反编法编码长度有优势的概率就越大

2.3 UFR-UF反编法总结
       由于带缓冲块的反编法编码长度受其他因素影响较小,这里就不通过列表来一一说明了,直接给出结论:UF缓冲下的UF-UR反编法,编码长度小于等于常规法编码长度。也就是说反编法只可能比常规法编码长度短或者相等,所以反编法更为合理。(UFL-UF缓冲的魔友可以选择UF-UL反编,方法和规律和UF-UR反编完全一致。)
       原来我也觉得UFR-UF或UFL-UF缓冲没有必要非得用反编法,因为和常规法做奇偶时状态一样。但是在糖心大佬和Jack Cai技术讨论后,得知Jack Cai是UFR-UF缓冲并且也用反编法,才开始仔细思考UFR-UF或UFL-UF的反编法优点,要知道这可是有机会直接少做一组公式,在后期(sub30后)对于成绩的提升是很有帮助的。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4

积分
1752
帖子
467
精华
17
UID
101485
性别

八年元老

4#
发表于 2018-3-3 17:55:0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勺子 于 2018-3-3 18:06 编辑

总结


       综上所述。首先反编法在处理异层缓冲(DBL-UF或UBL-DF)的奇偶公式质量比常规法更有优势(具体见附表1与附表2的对比)。其次反编法的编码长度更稳定,在小循环较多的情况下有几率比常规法少一组公式。对于DBL-UF缓冲反编DB-LB的反编法,有可能编码数量比常规法多但概率极低(MX同时归位);对于UFR-UF缓冲反编UF-UR的反编法,反编法编码长度小于等于常规法编码长度。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4

积分
1752
帖子
467
精华
17
UID
101485
性别

八年元老

5#
发表于 2018-3-3 17:56:04 |只看该作者
附表1:棱块固定M-X 角块O的奇偶公式
MX奇偶公式表.png
附表2:棱块固定A-E角块O的奇偶公式
AE奇偶公式表.png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4

积分
1752
帖子
467
精华
17
UID
101485
性别

八年元老

6#
发表于 2018-3-3 17:57:02 |只看该作者
占楼备用占楼备用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4

积分
1752
帖子
467
精华
17
UID
101485
性别

八年元老

7#
发表于 2018-3-3 17:59:04 |只看该作者
占楼备用占楼备用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

积分
17
帖子
17
精华
0
UID
1346687
性别
保密
兴趣爱好
其它
8#
发表于 2018-3-3 23:12:11 |只看该作者
顶贴支持,感谢勺子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2

积分
209
帖子
484
精华
0
UID
102698
性别

八年元老 十年元老 十二年元老 十四年元老

9#
发表于 2018-3-8 22:50:06 |只看该作者

使用道具 举报

粉魔

减肥先锋者

Rank: 5Rank: 5

积分
3466
帖子
2920
精华
5
UID
1320844

两年元老 六年元老

10#
发表于 2018-3-10 09:52:27 |只看该作者
看了一楼突然有点理解了,我先研究研究再看后面的。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魔方吧·中文魔方俱乐部

GMT+8, 2024-12-4 02:48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